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正文

贾立政: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

2017年10月02日 09:57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上取得历史性成就,理论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形成了科学严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既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基本路径。我们深入学习研究这一思想体系,离不开对问题导向重要思想的学习研读、深入领会。

以创新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开头前要把事情想清楚。“开头”“破题”决定了做事的方向与境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13亿多人口大国的治理与发展,尤其是“三期叠加”考验挑战,从何处入手领导党和国家继续前行?问题导向重要思想的逻辑起点,就是以务实的态度直面问题,以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

问题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外在呈现,而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视问题就是正视矛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的一切实践都是在矛盾的运动中向前发展的,推动发展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为此就要从现象破题,即从所呈现的问题入手,尤其是抓住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层次问题。

问题不仅关乎认识活动,还与实践活动相连,不仅具有认识论价值,还具有方法论意义。立足存在的问题能够推进认识,而没有合理根据的问题则是主观幻想,不具有认识价值。问题的逻辑高度和深度决定了认识的高度与深度。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解剖研究,找出问题的实质根源,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矛盾和内在机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客观存在、难以回避,需要把握问题的实质,对症下药。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问题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事物发展的因果链条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推进发展的关键环节。社会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可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更多的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这就需要以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问题导向重要思想的这些基本观点、基本立场,为我们认识问题、推动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问题意识激发创新勇气

直面问题,说来容易做来难。改革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矛盾纷繁复杂、盘根错节,如何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直面问题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动力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担当的共产党人的立场,强化问题意识,在直面问题中升华创新的勇气。他提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产生的困惑、探索,由此展开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意识。问题意识是人们意识的一个方面,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问题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人们对工作、对实践的态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难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攻克什么问题”。如果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就很难主动去发现问题,遇到问题也会视而不见,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问题导向就是群众导向。问题导向重要思想秉承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所体现的正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彰显的正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正是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以问题导向推进改革创新

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当然不能停留于“意识”层面,更要付诸行动,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问题的解决最终是要通过行动来实现,在实践中大胆地试验与探索是实现创新目标的根本途径。如何在实践中通过创新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个提纲挈领、旗帜鲜明的基本方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在实践探索中闯出新路子,“把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始终”。

问题导向中的“导向”,是“导”和“向”的结合,是引导事物向着希望的方向变化发展。问题导向,是导向主体引导客体向着关注问题、正视问题、重视问题并予以解决的方向发展。

导向是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目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多的重大挑战、重大考验、重大课题。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从地方到中央,从党内到党外,从政府到军队,从国内到国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问题导向的重要论述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既涵盖了全局性普遍问题,又抓住关键性重点问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一条鲜明的思想主线贯穿始终。

问题导向重要思想既包含工作方法,也提供思维方式,强调不是从抽象的概念或主观臆断出发,而是立足实践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分析。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被忽视或掩盖,极有可能铸成大错;如果及早发现,直面问题,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则是发展的机遇,是创新的源头。其关键则是要以辩证思维对待问题和矛盾,以改革促进创新,推动矛盾向积极方面的转化。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正是一次一次地解决中国重大现实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问题导向构成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历史进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从对问题的高度关注入手,实现国家治理的重大突破。从反“四风”到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都是围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目标而提出来的,都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问题导向、目标指向和精准发力,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发展理念,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等,都及时回应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都始终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证明,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培育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

矛盾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问题也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面对纷繁多样和不断变化的问题,如何形成普遍有效的解决办法?每个人的观念、利益、思维模式等都各有差异,如何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习近平问题导向思想指出的方向,就是以制度约束和引导个人行为,培育解决问题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及时总结经验,把基层改革创新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蕴含的规律及时形成理性认识,推动面上的制度创新”。他要求,“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对督察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梳理,列出问题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限要求,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同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推动更大范围内整改”。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以及举一反三,从一个问题展开关注到其他相关问题,形成关于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和提升工作效率。坚持问题导向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着眼长远,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更高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以问题为导向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在问题导向重要思想中,问题、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机制构成了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就是不仅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不仅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方法,也是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问题论的重要创新发展。从反“四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都彰显了这一鲜明特征,都着力在解决问题中完善新体制新机制。这些新体制新机制,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问题导向重要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尤其是强调问题倒逼、形成机制,是对马克思主义问题论的重要创新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而根本的思想遵循。

习近平问题导向思想的理论创新与方法论意义

问题、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等几个范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问题客观存在,问题意识是人们对作为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反映和态度,问题导向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意识强,能使我们敏锐地感知问题的存在,思考问题的起因,分析问题的本质;坚持问题导向,则强化我们的问题意识,将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归纳为制度成果,帮助我们更好认识和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概念导向”曾长期流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转向”,主张“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深化的动力。实践中不断涌现的问题,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与要求,问题是认识产生的逻辑起点。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建立在把握问题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问题导向的强调,给出了认识事物的明确指向,他提示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要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以问题为导向认识事物的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继承和发扬。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彻底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改造世界”不能脱离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不是“学术”研究过程,而是不断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这一新命题,用“问题导向”将马克思主义批判性与实践性统一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创造性发展。

习近平问题导向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解决问题的机制,这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今后面对和解决重大战略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

(作者系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