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科技副职显身手 白芨黄精摘穷帽——记资环学院扶贫教师班荣舶勠力劳心助力脱贫产业

2019年03月12日 15:23  点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班荣舶挂任格凸河镇科技副镇长以来,为发展脱贫产业敢作敢为。

班荣舶联系的格丼村直至2018年10月没有一个脱贫产业,发展产业的100万元资金落不了地,发展产业一直是他头疼的事。

格丼村石漠化严重,土地破碎不连片,加之地处格凸河风景名胜区而严禁发展养殖业,只能朝种植业方向考虑。当前,种植中药材是脱贫致富的一个好路子。班荣舶咬定种植药材不放松,为了弄清楚格丼村能否种植中药材,他查阅有关中药材书籍20余册,阅读文献100余篇,到气象局查阅并分析紫云县近60年来气温、降水的变化情况,分析紫云县近100年来多发的气象灾害。班荣舶带领格丼村干部和贫困户到6家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学习,然后深入格丼村土地成片的4个地点采取土样50个,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土壤物理性质,然后将50个土样带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委托好朋友测定土壤营养素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经过分析,得出格丼村适合种植的中药材有重楼、白芨、黄精。班荣舶组织村支两委召开群众大会,经过会议综合分析,讨论决定种植白芨和黄精。

白芨属于兰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其种子万颗生一苗,很娇贵,栽种技术要求高,很多农户或农民合作社种植白芨都以失败而告终。班荣舶分析他人失败原因在于技术含量低和管理不到位,相信自己,大着胆子赌一把。有了技术和决心,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土地。在格丼村连片的土地均是传统的玉米种植区,由于当地老百姓思想滞后性而不同意流转。流转土地过程中被当地老百姓用民族语言恶语攻击,处处刁难,寸步难行。班荣舶白天做其它工作,晚上同和村委会成员、驻村干部到老百姓家中作思想工作,动员老百姓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种植药材。经过长达2个月之久的思想较量,磨破嘴皮流转了50亩连片能种植白芨和黄精的土地。为了确保药材种植成功,班荣舶把所有精力放在白芨和黄精种植上。在寒冬腊月里,无论天晴下雨,白天班荣舶都在地里指导整理土地、杀毒、翻地、撒有机肥、撒锯木面、耙地、开厢、铺地膜、栽苗等工序,自己亲自翻地8亩。在零下5℃的冻雨晚上同3个工人到外地购买锯木面,晚饭是每人一盒老坛酸菜泡面,人均扛扛80袋(每袋约重100斤)锯木面上车,运锯木面到药材基地时已是凌晨4点。为了监督和确保整地技术达到标准,整地期间中午在地里与村支书黄鹏吃馒头,抓野生蚂蚱烧熟作为下馒头菜。

经过一系列技术指导和艰辛付出,2019年1月25日格丼村种下白芨35亩,黄精育苗6亩。这个药材产业项目覆盖贫困户100户329人,用工达600人次,按照完成工作量付钱,每天工资在80—120元/人,工人均为贫困户,参与全程干活的贫困户务工收入达2000元。在精心管理下,现在白芨苗长势可喜,黄精开始发芽,孕育着增收致富的新希望。预计在2020年6月挖采白芨,亩产400公斤,按照签订合同的回收单价150元/公斤算,亩产6万元,除开亩均投入2.5万元,每亩纯利润3.5万元,35亩利润105万元。2019年8月黄精育苗可出售,每亩5万株,每株1.5元,扣除亩投入2.5万,每亩可盈利5万。2019年贫困户就可以实现分红。现在格丼村的白芨、黄精种植基地已成为格丼村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也是格丼村的一个亮点,多家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周边村和外地农户学习观摩点。(资环学院)


班荣舶学习种植中药材技术 


班荣舶翻地


格丼村白芨种植基地一角 

 

黄精育苗基地盖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