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讲话深刻揭示正在率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分析历史,用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来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接续人、传承者。查看原文>>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不但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而且会提供丰富的经验,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但是,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却不时出现刺耳的噪音,这就是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值得我们严重关注。
1、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追求这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但又要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历史。唯物史观肯定历史不能任意选择,把客观历史与唯心主义哲学家头脑中“想象”的“历史”相分离。尊重客观历史,尊重人类伟大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历史,是唯物史观观察历史的出发点。只有首先承认历史,才能够尊重历史。承认历史有很多表现:承认历史的真相,承认曾经的错误、承认先人的功业和成果、承担应有的历史责任、享受应有的历史权益等等。牛顿曾经谦虚地说:“我可能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许多巨人肩膀上的缘故。”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2、如何运用我们的历史
首先要尊重历史事实。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历史书写着文明的兴衰,承载着民族的梦想,也昭示国家的未来。对一个民族的入侵和征服,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对被征服者身体的奴役,而是思想文化的颠覆,最直接的就是篡改历史。尊重我们的历史,包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我们的历史有过辉煌,也有过曲折,这些都需要牢牢记住。
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
要全面客观理性看待。历史有“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般的写意凝练,也有“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般的浩瀚繁杂。对历史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需要对具体事实特别是对关键环节、重要史料求证。对重要的历史人物,更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问题。
3、如何继承并发展历史
对待历史,归根结底还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历史的问题。是接受还是摒弃、是褒是贬、是全盘否定还是有选择地利用,这是我们必须做出抉择的。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认为: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这是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有选择地继承、发扬历史理论和经验,反对全盘否定。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割断历史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历史虚无主义倡导的“全盘否定”、“否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潮,这是非常有害的和危险的。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主要在它不仅孕育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考古发现证实,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中心区,不断想周边民族传播着先进的文明成果,创造出傲立于世的灿烂文明。
保存完整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是中国原始人类发源地之一,黄河被誉为“母亲河”。
长江流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
珠江流域内民族众多,共有5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布依族、毛南族等,其中以汉族为最多,其次是壮族。
2、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认同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精神。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在漫长而曲折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论是成就与辉煌还是痛苦与挫折,不论是盛世初开的如歌岁月,还是风雨如晦、不绝如缕的艰难时局,这些精神都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
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义担当
3、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
字画相称的中国画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历史是根基,是认同,是传承;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未来的走向,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安身立命,继续前行的基础。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史学研究中的支流,但尽管是支流,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因为持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的一些人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试图按照他们对现实的要求,来“改造”历史。从政治上看,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流传和泛滥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重视。
1.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这主要是: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可见,历史虚无主义不但颠倒了历史,而且也搞乱了人们的历史观。科学的历史观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极大。对历史的颠倒,必然会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的颠倒。这种是非判断标准的颠倒,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而社会思想混乱进而就可能会造成政治上的动乱。[详细]
2、历史虚无主义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历史,而且对我们伟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煞。在一些人的笔下,我们的民族不仅“愚昧”、“丑陋”,而且充满“奴性”、安于现状、逃避现实等等。一个民族的精神被矮化、丑化,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被否定、抹煞,民族独立的历史被嘲弄、糟蹋,这个民族还能立得起来吗?![详细]
3.历史虚无主义适应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企图
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他们以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为主要形式,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内部演变,从而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和平演变”的一个“基本的信念”是:“如果他们继续有孩子的话,而他们又有孩子的孩子,他们的后代将获得自由。”(杜勒斯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方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的第三、四代人的身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种新生代有可能对革命历史淡漠,对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淡忘,有可能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企图搞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思想,从而达到他们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详细]
4.历史虚无主义企图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而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如果人民革命这个前提被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样,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强国之路。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乱史灭国的轨迹,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详细]
延伸阅读
·书写历史就需以史为鉴
·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
·历史必然选择 伟大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