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明健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不仅支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纳入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且强调,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按照《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党校尤其是地方党委及党校要对党校的智库作用提高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党校智库作用。
做好发挥智库作用的科研工作
发挥党校智库作用,党校科研必须把省情、市情、县情调研及决策咨询研究放在科研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向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一是突出问题研究。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党校科研要为决策咨询服务,科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尤为重要。判断研究成果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要看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为党和政府部门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现实热点、难点问题,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建议又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是不断出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过程,只有紧抓党和人民群众实践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报告才有生命力和价值。
二是深入开展社会调查。突出问题导向研究,党校科研人员必须走出书房,走向社会。要坚决摆脱单纯书籍、文字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要深入轰轰烈烈的社会实践之中,了解和掌握现实中最生动、最鲜活的事实材料。问题是在实践中产生,也要在实践中解决。只有走入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发现真实的问题,也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因此,教研人员必须始终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深入社会实践之中,拜人民为师、向群众求教,培养人民群众的真感情,研究呼吁人民群众的真期盼。
同时,党校教研人员还要充分利用培训领导干部的资源优势,多和学员交朋友,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惑,听取他们看问题的思考,从而使我们的研究报告,既反映普通群众的期盼又体现组织领导者的愿望,达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
三是提高理论素养。党校智库的咨政报告,除了反映问题事实的真实可靠外,更要有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科学方法和理论原理。这就要求党校科研人员要不断深入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建设新知识,不断拓宽、夯实自身的学科专业基础。研究者理想信念坚定、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坚实理论基础,这样的科研人员也才能成为党委政府可信赖的“思想库”“智囊团”。
建立健全制度及保障体系
发挥党校智库作用要有一定的制度和保障体系。党校智库在为党委政府拓展发展思路,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要跟得上、用得着,就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党校智库的运行保障体系。
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决策部门与党校智库之间的互动机制。建立党委政府部门与党校智库之间的信息互通制度,行政决策部门对党校要适时提出需求任务,党校科研部门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多和党委政府部门加强联系,建立咨询研究课题征集、立项、结项评审制度。
二要完善智库人才管理办法。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智库建设重点,完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建立党政机关与党校之间人才有序流动机制,建立和完善党校教研人员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制度。把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和咨询服务紧密联系起来,完善以品德、能力和咨询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尽快建成一支具有理论创新、思想引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党委政府决策能力强的党校科研人才队伍。
三要健全智库资金保障制度。发挥智库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和落实支持智库发展的财政政策,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鼓励研究人员多出成果、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一方面要建立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智库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探索有利于科研人员发挥咨政研究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让教研人员积极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聪明才智。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