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学院2012级 李梅
“没有人比我更懂这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敬,这是我必须留下的理由!”
最后他留下来了,山里的冬天也因为他的留下变得格外温暖!
和煦的春风迎着揭开云层的第一缕的阳光,把12个小孩送到他的教室。
“现在先请五年级的同学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4个同学辅导昨天的功课,三年级的3位同学先预习你们的课文,四年级的2位同学先坐到这边来,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
新的一天开始了。这间教室里有来自五个年级的12名学生和一位受人爱戴的校长。他轻轻地为这些孩子推开探求知识的大门,并和他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孜孜不倦的探索。这认真的一幕给求知的世界勾勒出一副唯美的画卷。
“老师,该下课了,下节课应该上我们三年级的课咯。”一个童稚的声音,让三月的阳光把整个教室洒满微笑。24只充满期待的眼睛,灵动的投掷在校长身上。“哈哈,好!请一位同学去敲下课钟吧!”随后三年级的三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敲响了下课的钟声。
清脆的钟声唤醒了山里沉睡的生命。一切生灵顿时舞动起来,山里的一切——人、畜、草、木,还有大地,这些清灵的魂,无不喜欢这悦耳的召唤。这响亮的钟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一直都是散发着善良和睿智的灵音。在几百年前,这口高悬在小山寺庙的大钟,洗涤着人们对苦难抱怨的心灵,抚慰着人们疲惫的灵魂。她汇聚了真善美的力量,向人们注入了新的力量。如今,她高挂在这所小学里,用爱的召唤打开了一个个孩子求知的心门,她百年未变的朗朗笑声成为大山里最美的旋律。
这样偏僻的山村小学,连马路也只是懒洋洋地伸进来打个招呼就转向了别处。这或许是唯一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这里也曾断断续续来过好多其他乡镇的老师。他们都曾疑惑地问校长:“为什么学校不建围墙,这样不担心孩子的安全吗?”
“知识的殿堂本就是无垠的海,怎需要围墙呢!没有围墙,我们的学校才显得更加宽阔;没有围墙,劳作的父母才可以更好欣赏自己求知的孩子;没有围墙,人们才更加小心翼翼地接近孩子梦想的地方!”校长总是带着智慧的幽默回应着那些初来乍到的新老师。他们有的走了,有的留了下来。而也只有留下来多年的那些老师才能真正体会到校长说话的深义。
除了校长,还有另外一个来自本村的老师,而剩下的三分之二的老师都是来自其他乡镇。他们之所以留下也正是被隐藏在校长话语后面意味深长的魅力所吸引。灵动的大山、纯真的山林以及甜美的河流合着人们质朴的灵魂,给外来的老师奉上的是一颗求知若渴的诚心,这难道还不足以使他们留下来吗?
十五年前,这所小学有200多个学生,这是小学最热闹的时候。那时几乎所有该上学的儿童都在这里。那时候他已经当了好几年的校长了,他的眼神亦如现在这样充满希望。。
十五年来,变化的是来来去去又逐年减少的学生,和他额头上逐渐增多的白发;不变的是他看学生时眼神里充满着一如既往的希望。他希望山里的孩子都走出去,然后满载着成功归来。
在全中国卷起工业狂潮的时候,山里的人都鼓起勇气走了出去,又陆陆续续地接走了他们的孩子。学生的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校长内心却也泛起了幸福的涟漪。因为他知道山里的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教育了!
现在学校只剩下各个年级的共12名学生,上级要让所有的老师调到其他乡镇。让剩下的同学也转向邻近的小学,可是校长不同意。“这些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没有条件转到其他乡镇小学,而邻近的小学又太远。”在校长的再三恳请下,上级终于决定,由一个老师留在这里,等到这12名小学生毕业。
但是谁留下来呢?按理说作为几十年的校长,他比谁都更有资格调到其他学校教学。表决会议上,很多人都有些犹豫。留下来就意味着要上五个年级的课程,该怎么去上,怎样备课,对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挑战。更何况还要独自一人留在这里。
“没有人比我更懂这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敬,这是我必须留下来的理由。”这句响亮的话传到云霄,使阳光划破了冬日的沉寂。躺在河里的水又苏醒过来,伴着舞蹈的大树,唱着欢快的歌,载着希望,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