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艳红
詹姆斯 麦吉尔布坎南,公共选择学派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与领袖,被称为“公共选择之父”。布坎南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1919年10月2日,布坎南生于田纳西州的穆尔弗里(Murfreesboro)的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9—1983年,布坎南担任了弗吉尼亚工业学院公共选择研究中心主任,并被授予荣誉教授称号。之后,布坎南和他的研究中心一起迁到了位于弗吉尼亚费尔法克斯城的乔治治梅森大学。1986年12月10日,布坎南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他一生辉煌成就的顶点。
布坎南一生学术建树良多,其中公共选择理论是他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在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派的开创者们之前,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被认为是分开和遵循不同规律的社会行为,而布坎南打通了这种界限。布坎南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他的精神导师维克赛尔对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构成要素的研究:一是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二是经济人假设,三是把行为政治作为交换行为来看。布坎南与戈登登塔洛克共同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该理论初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针对以往学者在分析市场决策时认为所有的经济个体都是“经济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私利,而在研究政治决策时却假设政治行为人是无私的。对这一相互矛盾的结论,布坎南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布坎南指出,作为同样在市场上活动的同一个人很难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一个人在两种场合受不同的动机支配并追求不同的目标,是不可理解的,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布坎南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把40年来人们用以检查市场经济的缺陷和不足的方法,原封不动地用来研究国家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从而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成功地将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领域,把政治舞台理解为政治市场,把选民、利益集团、官僚和政治家等行为主体视为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198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通讯稿指出,布坎南的贡献在于,他将来自个人间的相互交易的收益概念移植到了政治决策领域中。
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进一步贡献还体现在对“政府失灵”方面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经济学家大多忙于指责“市场失灵”,布坎南则另辟捷径,直击“政府失灵”问题。布坎南认为,在民主社会中政府的许多决定并不真正反映公民的意愿,而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根据“经济人”的分析模式,布坎南的政府理论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即政府失灵问题。布坎南对政府部门提供公共决策和公共物品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他提出“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济人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之前更高”;“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根据布坎南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针对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弥补“政府失灵”成为布坎南“政府失灵”研究的主要内容。布凯南的政府失灵理论实际上成为引发19世纪80—90年代世界范围内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到政府部门,把政府视为“经济人”,通过把政府的运作当做企业对待来“再造政府”“重塑政府”,弥补政府管理中的缺陷和不足。
布坎南把公共组织看成一个个利益追求者组成的利益群体,破除了公共组织神圣化、无私奉献的神话,为我们打破现有规则结构,重塑政府治理规则结构,约束公共组织中个人和组织行为提供了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