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会议】加强多元公共外交,推动中美关系平稳致远

2018年12月29日 09:45  点击:[]

加强多元公共外交,推动中美关系平稳致远

——“中美关系与公共外交40年圆桌论坛”在人大举办

光明网讯(记者 李澍)12月26日,“中美关系与公共外交40年”圆桌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分别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莉丽主持会议。

加强多元公共外交,推动中美关系平稳致远

“40年前,中美建交改变了世界局势,此后中美两国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已经从相对贫困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则保持了40年的繁荣发展。与此同时,中美两国关系始终机遇与挑战同在。”贺耀敏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希望能通过此次论坛正视中美间的关键问题,本着确保中美发展、提出创新思想和建议的宗旨,积极维护和推动中美关系协调、合作、稳定发展。贺耀敏表示,对美外交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包括开展多样的公共外交来塑造和维护和平、合作、发展、共赢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确保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顺利实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中国思想界应该通过提出创新性、建设性思想和主张,引领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推动中美关系平稳致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责无旁贷。王晓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中美关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美两国拥有广阔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2019年中美两国将迎来建交40年,人们常说四十不惑,希望通过今天的论坛,各位专家能够以中国立场、全球视野为中美关系的协调、合作、稳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论坛的专题研讨第一环节以“中美多元公共外交发挥的作用、现状问题与未来路径”为议题展开讨论,王莉丽主持了这一环节的研讨。“公共外交的目的就是加强理解与互信,避免误解与误判。中美建交40年来,多元化的公共外交对于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发挥了重要作用。王莉丽指出,当前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困难和波折,面对很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美两国只有合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最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全球的稳定,中美应在竞争中寻求一切可能的合作空间,以确保中美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中美两国战略界应该保持理性的思想沟通,继续加强多元公共外交,通过多倾听、多对话来深入理解对方的关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发言中表示,公共外交应该在中美关系的推动中大有作为。我们推进公共外交既要有自信,也要注重讲究学理性和专业性,要通过深度的分析和研究来引领舆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从美国精英和公众两个层面的维度谈了40年间美国民意对中美关系的认知。他强调,中美相对稳定的民意基础为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员副院长许勤华强调,学者参与公共外交时,要努力保持客观中立立场,在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要合情合理地说服其他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外交室主任袁征表示,我们的公共外交在过去40年有很多成功经验,积累了很多存量,同时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国家强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袁征强调,要客观理性地进行中美公共外交,继续大力拓展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而不能过度渲染情绪。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认为,经过多年努力,中美人文交流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三大根基之一。在美国,汉语教育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公众基础。下一步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公共外交,包括汉语教学来进一步促进两国民众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增进两国关系的韧性和深度,打造中美关系的地基,使得公共外交成为促进两国民间交往、增进共识的重要途径。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定定建议,开展对美外交,既要“跳出美国做美国的工作”,即通过与墨西哥、加拿大、欧盟等国家或组织加强联系,间接对美国的国家政策与社会舆论形成影响;也不仅要关注美国国家层面的态度和问题,也应该针对各州关心的议题开展针对性交流与合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表示,中美公共外交在中美关系的各个阶段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公共外交要超越传统的话语体系,脱虚向实;如何超越传统的公共外交模式,构建由泛到精的新模式、新架构;探索公共外交新的传播对象;有效构建新的公共舆论决策桥梁。

专题讨论第二环节以“中美关系历史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机遇”为议题展开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了这一环节研讨。王文指出,中美之间合作空间还是很大,中美合作的大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随着国家的强大,中国也应有大国心态。上海美国学会会长黄仁伟从历史视角出发谈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美关系。他建议,对美公共外交要“多管齐下”:不仅与美国智库沟通,也要与美国更广泛的群体进行交流;在舆论宣传中找到美国痛点;让坚持客观事实的美国人有更多发声的渠道;坚定地支持自由主义与多边主义,防止麦卡锡主义再次出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贾庆国用“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君子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句话总结了种美关系发展的规律,强调两国尊重对方的利益和愿望是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前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着重从历史视角解读了中美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认为,相信中美两国的领导者能够把握历史机遇,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分析了中美关系的几种走向,认为中美关系已进入新阶段,我们一方面要放弃幻想,要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另一方面,还需要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寻求战略共识,并进一步加强相互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贾文山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建议通过公共外交缓解美国精英的焦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主编王文峰指出,在美国国内对于中美关系认知是有差别的,是有不同层次的。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余智从外贸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谈了对于中美关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