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科建设】抓住关键环节有所作为

2015年04月19日 07:43  点击:[]

  作者:龚学伟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委党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管理创新,努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党校职能作用。

  增编制、引人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校注重以自主培养与社会引进相结合,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公开向社会招聘引进人才。近三年,先后分两批在全国范围内招聘8名教师和3名应届硕博生充实到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党史党建、法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学科建设,为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聚集人才,同时,积极推进名师、名课工程,教学、科研、咨政等中心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重培训、促发展。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师采取集体培训与个性化培训相结合,市内培训与市外(国外)培训相结合,入校学习培训与实践体验培训相结合,计划内系统培训与临时性培训相结合,全面培养锻炼教师。一是组织教师走出去实地学。组织教师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党校参观见学、交流考察。安排教师随顺义区战略人才培训班到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学习,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做访问学者,到区行政机构挂职锻炼。二是组织教师进高校课堂学。每年组织教师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等院校学习培训。三是安排教师随班动态学。在党校承办的各级各类培训班中,组织教师在校内跟班听课,分批随班参加常态化的异地培训、参观考察,参加学员培训期间的座谈交流。

  推精品、共提高。为激励教师追求授课质量,建立竞争交流机制。校内每年都推出评选精品课活动,以教授上“示范课”,副教授上“观摩课”,讲师上“研究课”的形式,分别给每位教师设置目标、布置任务、分配责任,让不同的课程发挥各自作用,最终达到树标杆、找差距、促提高的目的。去年,我校《党建科学化的由来与未来》在第一届北京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精品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新变化与国家安全战略》在首届全国“城市党校系统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新课交流研讨会”中被推举为精品课。

  搭舞台、多历练。围绕新党校建设,以全面打造“一流党校”目标锻炼教师。定期组织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把组织需要、岗位需要、学员个人需求与顺义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针对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打牢基础学科,拓展急需学科,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多渠道锻炼教师队伍。一方面注重校内锻炼。每年组织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尤其对青年教师加大锻炼培养、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注重校外锻炼。积极创造机会,为教师搭设校外授课“舞台”。

  抓科研、利教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科研工作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区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三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党校的理论阵地作用,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凝炼,有所创新。引导教师走“学术更加精深,熟悉把握区情更加精准”的专家型、学者型道路。以市委党校为依托,广泛开展与北京市其他区县党校、外省市党校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市委党校教授来校针对区县党校特点,围绕“区级党校如何抓科研”主题作辅导,为教师理清课题研究思路,明确方向。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市级课题,主动争取区级课题;另一方面推出校级课题供教师自主选择。近两年,先后完成了《北京市市辖区政府绩效考评制度创新研究》《顺义区多样化社区模式下的党建工作研究》等研究课题。

  善咨政、提地位。主动发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顺义区基地作用,组织教师进一步搞好决策咨政工作。一是根据教师的学科专业,开展“个性化”咨政。鼓励教师根据自己学科专业,在准确把握国情、市情的基础上,对照首都“四个服务”的基本职责,对照“建首善、创一流”的基本标准,对照顺义区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四个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绿色国际港,打造航空中心核心区”目标,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本土化”课题研究。二是组织教师深入基层,搞好“接地气”调研。坚持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科调宗旨,确立科研专题,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惠民性研究。三是主动与区直部门联系,做到“送上门”服务。主动将科研成果用于实践,为区委、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我校先后完成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顺义做法研究》《顺义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方案研究》等成果,这些成果既检验教师科研成果的社会价值,也提升了党校的社会影响力。

  (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