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近日,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挪威卑尔根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父母依靠社会福利生活,子女更有可能步其后尘。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麦格尼·莫斯塔(Magne Mogstad)等人以挪威的残疾人保险制度为背景,考察了家庭福利文化的存在状况和影响。为排除不可观测的跨代际因素的阻碍,研究人员借助挪威社会保险登记数据,将研究对象设定为1967—2010年间初次申请残疾人福利时未获批准的挪威居民的子女,分析了14722组父母/子女的福利使用情况。分析证实,上一代人对社会福利的依赖可能导致下一代对社会福利的使用增加,而且社会福利审批流程的变化对当前一代和未来几代人都有长期影响。
莫斯塔说,得出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相互关联关系的关键在于,当初次申请残疾人福利被拒绝的人上诉时,审理案件的法官是随机指定而非上诉人自己选择的;既然是随机指定,就有可能遇到比较宽容的法官,上诉批准率可达25%,也有可能遇到比较严格的法官,上诉批准率只有5%。研究结果显示,因法官较宽容而在上诉中通过福利申请的人,其成年子女在接下来五年和十年里申请残疾人保险的几率分别上升6%和12%,而且倾向于报告自己患有与父母相同的疾病,这意味着父母通过上诉获得残疾人保险的事实可能影响子女对申请残疾人保险的“有效性”的判断。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想要准确评估以上结论的普遍性还需要来自其他人口或政策背景下的证据,该研究对于挪威政策制定者具有参考意义,因为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残疾人保险是社会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50年里,残疾人保险覆盖人口在挪威成年人口中所占比例从2%升至近10%,这种上升的首要驱动力似乎是初次申请福利被拒者因审理宽松而上诉成功。莫斯塔称,就国家财政而言,这样的趋势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与过去相比,当前一代残疾人保险受益人更年轻、预期寿命更长。
(王悠然/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