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国安 夏益俊 黄金旺
当前,地区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或者生产要素的竞争,而更多的是思想文化、发展战略、软实力和巧实力、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的竞争。当今,智库建设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建设的意义越来越凸显。
当前地方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地方智库发展较快,数量类型日渐增多。这些地方智库通过政策研究、课题调研、战略规划、项目评估、信息服务、反映民意等形式,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推动地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地方智库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地方智库作用的发挥。
整体力量薄弱。目前,地方智库总体规模偏小、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人才数量不足、智力支撑质量不高,与日益增长的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需求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许多发挥决策咨询主体作用的党委研究室和政府研究室没有单独设置,而是分别与两办“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专职政策研究人员很少;驻地高校中面向地方应用的政策研究队伍比较薄弱;从事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等类型的“软企业”和“智慧企业”发展滞后,更是缺少诸如安邦咨询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之类的民间智库型企业。而且,在本世纪初的机构改革中,不少地方县区一级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全部撤销,基层政策研究工作因此受阻。县区一级的社科联等机构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有关人员往往仅为挂名。县区一级的党校,科研力量薄弱,提供科研、调研成果数量少、质量低,加上党委政府忽略其资政作用,因此,本来应该是县区智库主力军的县区党校,却发挥作用有限。
资源交叉重复,效率低下。目前,地方各类决策咨询机构在职能上具有很大的交叉性和重复性,有限的政策研究资源高度分散,各自为战,重复劳动,不能发挥政策研究队伍合力,重大决策咨询课题推进时则缺乏核心载体。决策咨询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管理机制,调研项目选题、信息共享、决策评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决策咨询环节都亟需完善。
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存在“两张皮”现象。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在政策研究方面的投入增长迅速,每年均组织数百个正式课题的政策研究工作。但是,如此巨大的投入之下,通过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而转化形成的决策成果相当少,出现明显的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研究成果脱离实际,政策建议比较务虚,对领导决策缺乏咨询价值。二是决策部门与决策咨询机构之间沟通联系缺乏固定、快捷、通畅的信息传递和成果转化渠道。调查中,多位高校学者反映很难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内部信息,同时也由于缺乏与党委政府层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他们的研究成果很难让决策层知晓。
加强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将地方智库建设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的高质量、高水平智库,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得力举措才能取得成效。
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整合地方各类决策咨询资源。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制定和发布专门文件,进一步提高各地各部门对“智库”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各地各部门建立完善的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步整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研究机构、民间智库等各类决策咨询机构的资源力量,在“大信息”“大调研”的基础之上,努力形成区域一盘棋、全方位互动的“大咨询”格局。其中,地级市在中国现有行政体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地级市的地方智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级市的党委办公室(研究室),是直接为市委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相对于其他决策咨询机构,与决策层联系更紧密、沟通更便捷、决策需求把握更准确,更便于统筹全市范围内的各方资源,应致力于提供重大研究选题方案、带头开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集中报送研究成果等。
推进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官方智库的核心作用。一是调整充实党委政府政策研究室力量。将党委研究室和政府研究室予以单列,配齐配强专职政策研究人员,加大政策研究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江苏省常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就是单独设置的专门决策咨询机构,有10多名专职工作人员。二是恢复县区一级政策研究机构。江苏省江阴市作为一个县级市,设有专门的党委政策研究室,该机构设计了全国著名的“幸福江阴”考评体系,受到国内高层领导、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好评。目前,我国有很多县区都有百万人口以上的规模,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亟待加强政策研究工作。三是尽快组建省辖市社科院。为了加强地方智库建设,有必要推动各省辖市统一成立市社科院。视地方情况,省辖市社科院可与市委研究室、市社科联合署办公,形成合力,开展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同时为各类政策研究机构提供政策研讨、学术研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平台。四是强化党校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党校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是党校科研的重要职责之一。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重视加强党校智库建设,充实配强科研人员,给课题压担子出成果,让党校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加强沟通对接,提升高校智库建设水平。近年来,地方高校不断加强面向地方应用的政策研究工作,势头很好,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引导。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办法,设置面向决策咨询的专门奖项,激发高校教师开展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内在动力。在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批地方决策研究基地,引导专家学者开展针对性强、可落地的决策咨询工作。安排高校学者参与重大战略制定、重大规划制定、重要课题研究等工作,在决策部门与高校智库之间建立起更加畅通、快速的沟通联系和成果转化渠道。定期将党委政府的决策资料和有关文件向高校发布,解决高校与地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注重引进培育,大力推动民间智库发展。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新时期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发展方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民间智库异常发达,成为政府重要的智力支撑。例如奥巴马政府的民主党“影子内阁”——布鲁金斯学会,帮助完善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内,广东“南方民间智库”等地方智库为当地党委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制定咨询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门政策加以扶持引导,支持国外一流的“小、轻、强”咨询企业前来兴业,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民间智库的合作,鼓励一些意识超前的本土企业家组建战略研究机构,重点从事区域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改变财政拨款方式,由针对机构拨款改为针对项目拨款,让各类决策研究机构在争取政府资金方面享有平等机会,给民办决策研究机构提供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