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部门新闻 >> 正文

安顺学院应邀参加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50周年系列活动

2025年10月20日 09:26  点击:[]

安顺学院与会代表


2025年10月17日至19日,数理学院院长钱淑渠教授、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副主任张汗洁副教授应邀赴上海参加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建系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本次活动以“智启未来,计序华章”为主题,集中展现了复旦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等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前沿探索,吸引了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举。

在“复旦大学计算机建系50周年大会”主论坛上,主办方系统回顾了自1975年建系以来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专用计算机“719机”,到改革开放后率先开展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研究;从21世纪初布局高性能计算与网络信息安全,到近年来在类脑智能、AI for Science、量子信息等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复旦大学始终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贡献了关键力量。这个发展历程是“半个世纪的砥砺前行,不仅是一部学科发展史,更是一代代复旦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使命的生动写照。”

大会特别设置“青年思想秀”环节,六位杰出青年学者——杨威、丁恒辉、朱思语、黄橙、叶广南、马炜杰依次登台,分享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创新成果与未来构想。其中,杨威聚焦于在开放中重构智算生态,丁恒辉展示了其在分布式机器学习中的通信压缩新算法让机器看懂世界,朱思语介绍了从数字人到视频世界模型,黄橙汇报了从输入与输出安全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叶广南探讨了金融领域的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马炜杰则呈现了无缝超广角裸眼3D显示的最新突破。可以看出“这些年轻学者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强烈的现实关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计算机学科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希望。”

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与智能一流学科发展论坛——暨‘十五五’学科规划研讨会”汇聚了全国顶尖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在经验分享环节,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副院长卢暾围绕“学科交叉驱动原始创新”的发展战略,介绍了该校推动“人工智能+文旅”“人工智能+材料”“人工智能+金融”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清华大学代表重点阐述了“101计划”背景下课程体系重构与教材建设的实践路径;国防科技大学分享了在高性能计算与网络安全领域“军民融合、协同育人”的特色模式;中山大学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下的人才引育机制创新;中国人民大学突出文理交叉背景下的数据科学与数字人文融合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校级行动计划;南开大学则交流了在基础软件与开源生态建设方面的长期布局。

钱淑渠教授全程参与研讨并表示,此次参会深刻感受到一流学科建设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尤其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水平师资引育、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国际学术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他指出:“复旦及其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式,特别是在推动AI深度融入传统工科与基础学科方面,值得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借鉴和转化。”

通过此次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安顺学院数理学院进一步拓宽了学科发展视野,深化了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变革趋势的理解。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国内顶尖高校的常态化交流合作,在优化课程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探索,努力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文/图:数理学院)


一审:李  辉

二审:张汗洁

三审:叶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