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第三届亚鲁王史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安顺学院举办

2025年07月23日 09:50  点击:[]

“第三届亚鲁王史诗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场


2025年7月21日至23日,“第三届亚鲁王史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安顺学院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安顺学院、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主办,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承办,安顺市社科联、紫云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安顺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吉首大学、云南大学、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政府、高校、研究会、企业界、新闻媒体界、相关苗学会的专家学者近90人参会。本次研讨会通过实地考察、主旨发言、平行研讨等形式,围绕亚鲁王史诗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开展交流与研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高校特色与优势,助力亚鲁王文化的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安顺学院“文旅”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学校更名转型发展。

7月22日上午,研讨会正式举行。开幕式由安顺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杜志明主持。

安顺学院党委书记程绪权在致辞表示,安顺学院作为扎根贵州大地的地方高校,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中,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不断厚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精神支撑和动力保证。

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分会荣誉理事长徐新建在致辞中指出,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始终关注本土文化的民俗学研究,始终关注亚鲁王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希望本次学术研讨会能成为亚鲁王文化研究的转折点,迈向数智时代的广度与深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毛巧晖在致辞中表示,亚鲁王史诗是中国史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样式,希望未来的亚鲁王文化研究能在国家大力发展非遗文化的语境下大放异彩。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史诗学研究是对世界史诗学研究的丰富,希望安顺学院能挖掘亚鲁王史诗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把亚鲁王文化的研究做大做强。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中,安顺学院亚鲁王研究团队负责人杨正江,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庆春,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杨煦生,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毛巧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霞(丹珍草),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邢海燕,分别围绕“‘亚鲁王’的宇宙观”“开启‘支格阿鲁’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当代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史诗’与‘史’:关于古代文化共同体建构路径的一点思考”“‘亚鲁王’的世界意义”“互文共生——数智时代史诗的多模态传承”“史诗文化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文化的数字延续:基于数字民族志的口头传统史诗动态保护模式研究”进行了分享与研讨。八位嘉宾聚焦亚鲁王史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阐述研究成果、分享实践经验,为亚鲁王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路径,也为今后亚鲁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模式。

7月22日下午,三个平行研讨会分别进行。数十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史诗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研究”“史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史诗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三个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通过多角度的阐释与分享,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展现了亚鲁王史诗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拓宽了亚鲁王文化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为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在7月22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平行论坛的评议人进行介绍总结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教授杨霞(丹珍草)作了会议综述。

最后,安顺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杜志明在闭幕式致辞中指出,与会专家们精彩的发言和深入讨论为亚鲁王史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在今后的研究规划与学科建设中,安顺学院将认真吸纳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努力推动亚鲁王史诗文化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7月23日,与会嘉宾前往紫云自治县牛角井村巴郎苗寨实地考察,现场感受亚鲁王史诗的活态传承情况以及亚鲁王文化的丰富内涵。(文/图:宣传部      王艺霖/屯研中心    李立洪)


安顺学院党委书记程绪权致辞


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分会荣誉理事长徐新建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毛巧晖致辞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作讲话


与会人员合影


一审:王艺霖

二审:蒋欣原

三审:伍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