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平行研讨会综述

2023年11月18日 17:15  点击:[]

平行研讨会会场一


11月18日,“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在安顺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安顺学院主办,安顺学院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紫云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协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吉首大学等政府、高校、研究会、企业、新闻界、各级苗学会及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参会。

此次学术研讨会共举行一场主旨演讲和四场平行研讨会。

主旨演讲上,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作了题为《唤醒万年升天路:〈亚鲁王〉—苗彝汉五部指路径的比较互鉴》的精彩演讲。随后,吉首大学人文学院终身教授杨庭硕,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吴晓东,广西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院长杨培德,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吴正彪,安顺学院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史诗《亚鲁王》收集翻译整理出版者杨正江分别围绕“《亚鲁王》叙事对贵州史研究的启迪价值”“《亚鲁王》与《簪汪传》文本及演述语境比较”“从未来回望古歌:《亚鲁王》的跨时代意义”“《亚鲁王》中的生命终极关切信仰”“《文化与田野:亚鲁王史诗的搜集记录翻译整理实践》”“诗意栖居”进行了研讨分享。

平行研讨会一

2023年11月18日下午,“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平行研讨会一在安顺学院特教楼5楼智慧教室502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晓东,湖南师范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谭必友,重庆市档案馆副研究员余成良,资深电视编导、制片人林明璋,安顺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质评中心综合科科长陈发政,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王炳忠,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云南省青年拔尖人才巴胜超,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高莉,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杨静,安顺市苗学会会长、安顺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志凤,平坝区苗学会会长张德龙,镇宁自治县苗学会秘书长杨兴贵,望谟县苗学会顾问韦光兴,以及辛卫华、王华、梅军、杨经华、陈艳丹、杨秀清、文义苹、任优、秦发忠、吴斌、田汝伟、吴兴志、熊开祥、陆莹、韦芊序参加研讨会,安顺学院人文学院教师田雪峰主持研讨会。本次平行研讨会将围绕亚鲁王文化的历史价值、当代意义和未来发展等主题展开讨论,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深入挖掘亚鲁王文化的内涵,探索其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和方式,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研讨会上,各方专家、学者围绕亚鲁王文化的内涵、历史地位、文化传承以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具体体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其中,谭必友提出对于亚鲁王文化的研究应该普遍化规律化,不能停留在个案,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去研究探讨民族文化;余成良通过介绍亚鲁王文化的历史由来,进一步论证了正确认识历史是激发推进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的观点;林明璋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川黔岩画,向所有人讲述画的由来以及画中所呈现的民族文化精神;陈发政用不同语境下苗族不同的献祭仪式进行比较,折射出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杨兰谈到苗族史诗《亚鲁王》的道德教化功能,从各方面论述了教化是以理性处理事,教之表现于外,化之活动于内;王炳忠对亚鲁王祭祖习俗与殷商礼制关联进行了探讨,提出民间习俗对于文化继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巴胜超以苗族《亚鲁王》唱诵仪式为例,叙述了亚鲁王征战、迁徙、创业的历史;高莉从多个视角论述《亚鲁王》的研究成果,提出当前面临语言障碍、文化隔离等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杨静对苗族史诗《亚鲁王》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尊重两性彼此价值,树立自我价值体系;杨志凤提出文化的继承离不开年轻人的热爱,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张德龙、杨兴贵、韦光兴分别介绍了平坝区、镇宁县和望谟县的亚鲁王文化传承情况。吴晓东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作出了精彩评议。


平行研讨会会场二


2023年11月18日下午,“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平行研讨会二在安顺学院特教楼5楼智慧教室503举行。贵州外宣专家组核心专家、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会展创意策划中心副主任苏江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宪昭,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东晔,安顺市开发区苗学会会长杨明清,关岭自治县苗学会副会长杨成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丁应高,贵州医科大学副教授张振兴,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白俊奎,贵州师范学院讲师李玉梅,安顺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杨新友,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教师罗文祥,东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韦露露,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周佳雪参加论坛。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由苏江元主持。

上半场,王宪昭以“关于《亚鲁王》的几点神话学思考”为主题,对《亚鲁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李东晔以“让人类文明从远古走向未来:以《亚鲁王》为例探索史诗传承的路径与意义”为主题,从非遗工作,非遗的传承两方面进行扩展,提出活态传承,传承的可持续性;张振兴以“从《亚鲁王》史诗看苗族及其文化的在地性”为主题,提到亚鲁文化拥有的特质及其他的空间地域背景证据,他说道诗中对时间、空间、地名的描述记载,具有严格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韦露露以“亚鲁王艺术特征在文创产品上的应用研究”为主题,提到了亚鲁王文化设计的背景研究、亚鲁王文化研究与文创产品的发展、亚鲁王文化研究成果的展示、如何开创2.0亚鲁王文创产品的发展;白俊奎以“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神奇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浅探——兼及与土家族《梯玛神歌》及巴蜀湘楚黔婚俗仪式“回车马”的简单比较”为主题,其中着重强调真苗与土苗的对比;丁应高以“《亚鲁王》研究动态与前沿热点追踪——基于CNKI文献计量研究”为主题,从《亚鲁王》的研究特征及其结论进行阐述,他指出《亚鲁王》研究成果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当前正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学者们应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研究《亚鲁王》与乡村振兴发展,推动《亚鲁王》与乡村振兴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下半场,李玉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的挖掘整理与研究——贵州苗族《亚鲁王》精神和文化现象的考察”为主题,强调了整理和研究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杨新友以“苗族史诗《亚鲁王》之于新世纪贵州文学影响发生可能的四个维度”为主题,从重新“认识脚下的土地”、民族文化题材新开掘、英雄“亚鲁王”的意义、来自民间经典的召唤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罗文祥以“生命美学的崇高感——基于《亚鲁王》的人类学解读”为主题,提到了渡亡仪式精神的生命、东郎精神的生命、亚鲁精神的生命;杨成科以“关岭县亚鲁王文化传承情况介绍”为主题,他指出亚鲁王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深入去挖掘它在区域表现的独特性;周佳雪以“故事形态学理论视域下的中国西部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研究”为主题,从31个功能项讲述了《亚鲁王》,提出了故事的本质就是将序列公式转化为语言叙述;杨明清、杨成科分别介绍了安顺市开发区和关岭县的亚鲁王文化传承情况最后,王宪昭对以上发言者进行点评。


平行研讨会会场三


2023年11月18日下午,“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平行研讨会三在安顺学院特教楼5楼智慧教室504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杨杰宏,安顺市文联原主席姚晓英,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慧敏,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任国征,百色市苗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文升,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周蕴慧,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人员刘苗,安顺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万雷,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龙仙艳,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院副教授杨春艳,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袁波澜,紫云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仕芬,贵阳市花溪区苗学会会长陈光忠共同交流发言。龙仙艳主持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中杨杰宏就《亚鲁王》提出系列研究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姚晓英深入分析了亚鲁王古歌在乡土碎片时空中的特点。刘慧敏针对苗族史诗《亚鲁王》的语言学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展现亚鲁王的语言特色。任国征阐述了亚鲁王文化传播需要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迫切性。杨文升讨论了贵西苗族丧事杀牛活动在传承亚鲁王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周蕴慧以中国西部苗族英雄史诗的记载为背景,深入研究了亚鲁王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刘苗则以麻山地区苗族史诗为背景,呼吁对亚鲁王文化的传承及研究。万雷则基于“亚鲁祖源”的文本分析了《亚鲁王》中宇宙及人的创生历程。龙仙艳依托东拜苗寨的《亚鲁王》展演阐述了亚鲁王的史诗变迁。杨春艳展示了“亚鲁王”的唱述与麻山苗族人生命价值的多样性及其实现。袁波澜则以公众化与大众化:新时代民族文化共享研究为论题,提出了探索共享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与价值重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有益处。陈光忠、肖仕芬分别介绍花溪区和紫云县的亚鲁王文化传承情况。杨杰宏作出评议。


平行研讨会会场四


2023年11月18日下午,第四场平行研讨会“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安顺学院特教楼五楼智慧教室505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斯颖,中华书局编审朱玲,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贵州文化遗产》执行主编王进,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刘祯贵,安顺市秦发忠屯堡文化研究基地秦发忠,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苗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吴小花,贵州省苗岭仙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族医药传承人许国平,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王银,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波,黔南经济学院讲师郭中明,西秀区苗学会名誉会长杨启发,惠水县学会会长杨通伦参加研讨。《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李永皇评议,安顺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省级人文社科基地主任孟凡松主持论坛。

与会专家学者轮流讲述对亚鲁王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见解,推动对苗族文化的认识与传播。在上半场论坛中,李斯颖着重讲述苗族《亚鲁王》与壮族《布洛陀》的比较,从文本的比较、信仰与文化的比较、活态演绎与当代传承的比较三方面展开;朱玲从《亚鲁王》学术意义层面提出亚鲁王文化的书籍推广,支持新一代作者发展,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亚鲁王文化;王进以慎终追远——对作为丧礼之歌对亚鲁王文化的思考,这是人在生活中的感情;刘祯贵以亚鲁王文化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同党的二十大相呼应;秦发忠从屯堡人与苗族的文化融合探析,以日常的生活的事件举例,来讲述苗族文化与人的密切关系;吴小花基于苗族口传元典体系的历时性梳理提出同源共祖神话中的多民族认同基础,用三种学说进行说明。

在下半场论坛中,王银以苗族《亚鲁王》唱诵仪式为例研究传播仪式观下的民族文化建构研究,通过现场的展演和符号传播来实现亚鲁文化价值观念的塑造以及促进族民对本族文化的认同方面;张波将《亚鲁王》与《格萨尔》的诵唱传承比较,以“东郎”与“仲肯”以问题背景进行研究,再以仲肯与东郎两组案例详细解说;郭中明主要讲解亚鲁王文化研究现状、热点及其时空特征分析,以研究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发文作者分析、被引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面进行讲解;杨启发、杨通伦分别介绍了西秀区和惠水县的亚鲁王文化传承情况。专家学者们对亚鲁文化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亚鲁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共同的心愿,将亚鲁文化推广得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亚鲁王文化集中表现了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象,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为推动亚鲁王文化研究深入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文/图:学生记者 余小春、杨玉红、陈悦、唐钦/马静、余伟利、夏爱媛、李金娇、何妍雅、郭康兰、谢雪)


一审:蒋欣原

二审:白   波

三审:伍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