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梦想 逆风飞翔
——访安顺学院“大学生自强之星”王雪丽
![](/_mediafile/xww/2016/11/25/2grna97h8x.png)
王雪丽,女,汉族,中共党员,1992年11月出生,河南洛阳人。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013级特殊教育本科班学生。在学习上,成绩优异,综合量化班级排名2次第一、1次第二,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校级一等奖学金2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安顺学院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候选人。在工作中,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曾担任特殊教育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特殊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手语爱心协会宣传部部长、班级学习委员等职务,不辞辛劳地为更多的同学服务。在生活上,勤工俭学,利用周末和假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她相信,一无所有是一种财富,她让自己产生改变命运的行动。不管走到哪里,她都坚持着——绝不让时光非礼了梦想。她是一个寻常的女孩,在平凡中编织自己的梦想。
她是一个淡泊的女孩,在朴素中追求自己的价值。
她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在奋斗中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贫寒之境 奋起之翼
在她三岁那年,爸爸在一次煤矿事故中右眼受伤,落下终身残疾。在她五岁那年,刚出生的小弟弟被诊断为先天性聋哑人。生活对她来说是残忍的,可她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报考大学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特殊教育专业。她身边的朋友嘲讽她,认为那个专业没什么前途。可他们不知道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是她对残疾父亲和聋哑弟弟的一份爱,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所学和自己的努力给残疾父亲和聋哑弟弟一份支撑,因为他们是她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个小小的梦想,给了她飞翔的动力。
学海无涯 志在远方
进入大学后,她努力学习特殊儿童病理学、特殊儿童康复学、特殊儿童评估、行为矫正技术、微格教学等专业知识,还学习了中国手语、中国盲文、定向行走等专业技能。三年来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付出的汗水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她于2016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华唐杯”2016安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安顺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优”评选“学生优秀事迹奖”;2015年获得手语比赛优秀奖;2014年获得演讲比赛三等奖;2014—2015学年获得安顺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2013—2014学年、2015—2016学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称号。
同时,她还积极地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在2014年贵州省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中,她参与了《贵州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情绪管理的研究》的课题,现已结题;主持的《城乡贫困大学生逆境商的现状及作用研究》项目被审批为贵州省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省级重点项目;“华唐杯”2016安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特殊儿童家长援助服务中心”项目获得优秀奖;负责的“特殊儿童家长援助服务中心”项目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已晋级省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信念和努力一直支撑着她投身特殊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
心怀梦想 自强不息
在课余时间,她积极加入学生会和各类社团,希望借此挖掘自己的潜能。她从宣传部干事一步步地晋升为学生会副主席,在成长的同时尽更大的能力为同学服务;期间被评为“安顺学院优秀团员”、“安顺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她始终不敢忘记自己身兼重任。在手语爱心协会学习手语的同时,将自己的所学教给更多的人,为更多的特殊人群服务;任本班学习委员期间,更是尽职尽责,深受本班学生喜欢。她还积极向党靠拢,参加团课、党课学习,现已成为中共党员。
她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在学校里,她申请在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勤工俭学,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练习自己的计算机技能,提高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周末到外面做服务员、发传单、做家教、做促销等,并利用寒暑假到外地打工,来补贴自己的生活,积攒学费,减轻家庭负担。无论多苦多累,她仍怀揣着那个梦。那个梦是她前行的动力,她相信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
在学习工作之余,她不忘服务他人。坚守自己的信条——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她到安顺市盲聋哑学校、安顺市福利院、安顺市残疾人康复机构做义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知识,帮助残障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三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她服务的对象涉及各类群体,尤以残障人士为主,主要包括聋哑人、盲人、智障者、肢残者及精神障碍者。三年来,累计服务人数近400名,共计时长达1000小时。这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她真的用心在做。
心若向阳,何惧忧伤。王雪丽同学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但每一次磨砺都是对她的激励,我们相信她会不断通过努力成就自己,影响他人,她会与她所关爱的人一起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花。(校团委 汪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