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网络大V看贵州:用“互联网+”思维让“贵州绿”走出贵州

2016年07月08日 09:00  点击:[]

人民网7月7日电 作为网络大v贵州行的最后一站,美丽的乌江夜景便是思南给他们送出的第一份礼物。盛夏的傍晚,“绿色发展看贵州”活动的网络大v们聚集思南兽王山,从这里俯视乌江及整个县城,灯光璀璨,繁心点点,清风徐来,好不惬意。

思南县地处千里乌江的黄金水段,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并有得天独厚的乌江黄金水道,让乌江航运在这里得以蓬勃发展。“舟揖往来”驮来了思南的经济繁荣,也造就了这里灿烂的文化和社会文明,使之自古就享有“黔中郡首”“乌江明珠”的美誉,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古城。

思南之行,最让网络大v们惊叹的,莫过于参观两江口。乌江和龙底江自西向东在此交汇,经过大转拐,而后以更加磅礴的姿态一路向北,奔赴长江。

在这里,江边的纤道依然清晰可见。在过去陆路交通没打通时,这是通商通旅唯一的路径,船舶绕过这个小于90°的险滩,由纤夫拉船驶过这片激流,驶向长江。

“这不仅是水源,更是历史,一定要保护好。”看着这片青山绿水,网络大v们不禁叮嘱当地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所强调的:“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事实上,思南人民一直都在进行这样的坚守。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期以来,思南县都将乌江的河道治理以及周边生态的保持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每一年,他们还会定期设置鱼苗投放站,将大量鱼苗投放到江中,以达到生态平衡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不能端着金饭碗乞讨。”这是网络大V们的共识。而如何实现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发展,他们所参观思林电厂给出了一个答案。

思林电厂厂长费晶告诉记者,自2014年思林电厂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具动能的乌江水转化成了电能,每年至少可以产生39亿千瓦时的电量,不仅解决了贵州的用电问题,同时还通过“西电东送”工程输往云南、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另外,还实现了防洪、灌溉、通航等功能。而像这种规模的电厂,仅在贵州境内就有9座。

为了保护山体和植被,思林电厂在建设时还一改常规,将厂房设在了山洞里,建成的长190米、宽27米的大厂房,没有毁掉这里的一棵树。

而在离思林电厂不远的塘头镇,他们则用更加高效的方式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

塘头镇位于思南县南部,距县城31公里,总人口71046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让这里成为了思南县的人口大镇、文化重镇、交通要镇和经济强镇,拥有“小香港”之称。

2014年,占地14500亩的关中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在这里崛起,“一山五坝”格局建设形成。其中,大奇山2000亩经果林,关中坝3000亩精品水果,机场坝3000亩油菜水稻制种基地,将军坝1000亩蔬果基地,鱼鳞坝1500亩精品果蔬基地,芭蕉坝4000亩蔬菜西瓜基地。

在这里,农户们的收入可以来源于三块:土地流转交租金,进园务农拿酬金,集资入股分酬金。自园区建成以来,目前已经有16500户农民加入了园区的生产中,且带动了74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不过,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像塘头镇这么幸运。在思南,在贵州,守着“金山银山”却吃不饱饭的情况还大有人在,如何实现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值得思考。

“过去常讲生态扶贫,我认为这个概念不对,对贵州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大后花园,是生态的‘富矿’,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变现’的问题。”在网络大v@君王也、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周末报社新媒体部主任王有宏看来,目前贵州在自我营销方面还稍显薄弱,应该更加懂得利用贵州的资源,讲好贵州故事,以“上下联动”的思维,把更多长江下游的高规格企业吸引到贵州来,借用他们的优势助推贵州发展。

“要实现贵州绿色发展的梦想,不仅在于自己内部的努力,还应该放眼整个长江经济带,拟出具体的办法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合理运转。”网络大V@巴松狼王、“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杜少中认为,保护生态的人不应该受穷,下游的人民也不应该理所应当地享受上游人民作出的牺牲和努力,破坏生态的人更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只有用更加具体的方法,去真正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让上游的人民也能分享下游快速发展所得到的红利,这样才是公平的。

此外他还表示,8次来到多彩贵州,每次都能在这里看到不同的颜色,感受不同的惊喜。所以,他也希望贵州能够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贵州绿”能够真正地走出贵州、走向世界。(孙远桃)

参观思南特色藤编工艺品。

参观乌江特产——思南花烛。

观看黑鹅溪传统花灯戏表演。

思林电厂。

思南县塘头镇关中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位于思南境内的“两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