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衢州一增一减治返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11月05日 12:05  点击:[]

本报杭州11月4日电 (记者王慧敏、方敏)摘掉贫困“帽子”后,贫困怎样才能不“回潮”?

浙江衢州给出了答案:一方面通过改变生产方式、销售方式,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另一方面,通过铺设“社会保障网”,压缩农民支出空间。一增一减,使小康成为广大农民生活新常态。

衢州是浙江经济后发地区,丘陵山地占82.9%,平原仅12.9%。尽管农民增收步伐在加快,但由于基础薄弱,疾病、灾害甚至求学,都可能使农民再度返贫。

为根治这一顽疾,衢州首先在增收上做文章。农产品优质,是农业高效的基础。过去,无论是种蔬菜还是搞养殖,因质量不高,品牌不响,农民往往增产不增收。现在,衢州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从供给侧上动“大手术”。

由于产品“有机”,仅一个G20峰会,就让衢州许多农民赚得盆满钵满。11家企业共向峰会总仓运送了16个品种、24吨各类食材。开化县柴家村村民余明贵用“古法”养鱼,注入文化含量,让人吃出了“历史的味道”,一条就卖到了上百元。

有了优质农产品,还要卖得出去。衢州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鼠标——农村电子商务搞得红红火火。2015年,衢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店铺数达到31200多家,网销零售额达66.88亿元,增速突破90%,增幅位列全省第一。

与摘掉贫困“帽子”相比,巩固脱贫成果并不再返贫,更考量一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救护车一响,一年又白忙。”过去一遇大病大灾,农民就容易返贫。如今在衢州,农民生病的花费,政府付大头,自己只需掏很少一部分。

怎样使低收入者不再返贫?衢州推出“保底收益”法——不断注入“活水”。在常山县下猷阁村,62岁的村民徐金根以前辛苦种田一年,收入不到千元。现在,实现了“山水资源持股”,每年差不多收入3万元。对于没有手艺的农民,衢州还适度开发了保洁、山林看护等公益性岗位,一举解决了就业问题。

衢州能做到增收脱贫并巩固脱贫成果,还来自党委、政府的坚强决心。继全市全面消灭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后,衢州市政府又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扶贫责任状:脱贫后,不许一户出现反复。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0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