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正文

理论教育工作新的历史契机

2013年12月22日 08:51  点击:[]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要为全面深化改革筑起坚固的意识形态长城,为国家人才培养把好思想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方向,回应了世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前景的期待,再一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要靠大家努力,特别是要教育好后代。”今天,在改革开放又一历史新起点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更要努力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筑起坚固的意识形态长城,为国家人才培养把好思想关。

推进理论工作队伍建设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互联网和无线通讯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得到迅速普及,并在短时间内带来了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模式的巨大变革。一时间,大量的新旧学说、东西方思潮和价值符号,在尚未得到理性甄别的情况下,不由分说地通过光纤和无线信号涌入了大学校园和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在这种新形势下,摆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不仅是极其复杂的校园文化和价值格局,更是极为艰难繁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为了跟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步伐,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在新形势下出现绠短汲深、被动不力的局面,必须稳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教育关键在教师。各高校要造就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理论信心和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奋斗在高校科研、教学第一线的大好局面,努力使每位高校理论工作者都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战线上的战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师资培养,把好师资配备这一关;完善科研和教学评价体系,严格整顿高校理论教学工作中拈轻怕重、随波逐流、不负责任的现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理论工作者积极地将自己的创造活力和冲劲儿转化为教学热情和科研成果。总而言之,就是要努力促进高校理论工作中教学、科研、人才和资金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保证高校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的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格局多元化的21世纪,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尤其需要大量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实践能力和过硬政治素养的人才。我国在当代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类棘手的社会问题,无一不反映了人才培养效率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新的时代要求高校担负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重要历史任务。在培养人才的新起点上,高校理论工作者,一方面要凝聚共识,时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理论学习中的“主心骨”地位,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和网络媒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法治教育、生态观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

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高校理论工作者要认识到党性和人民性、传承与创新、借鉴与坚守之间的一致性。完成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光荣使命,就必须深入体会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就业压力,认真分析各类社会现象在青年学生思想中造成的正反面影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载体,帮助青年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公民理性、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每一个青年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增强理论工作者的全局意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在面对千头万绪的国内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时做出的审慎抉择,同时也是纵观全局,充满智慧和策略的改革方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确保思想政治方向的“稳定器”。这两种属性决定了高校理论工作者务必要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从大处着眼,从政治全局、社会全局和教育全局出发,协同配合总体的深化改革进度,配合高校的总体素质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在观念中,高校理论工作者要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党中央精神的紧密联系,认识到高校理论工作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在实践中,要以改革开放的战略全局为依据确定工作方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重点引导工作思路,配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高校理论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善于将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贯彻到自身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教育工作中,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新时代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会贯通于教学创新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进入又一新的历史阶段,站在这一承接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远大理想的新起点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对着宝贵的历史机遇。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新时期的高校理论工作者只要始终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理论工作的出发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事业中“胆子大、步子稳”,就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伟大进军中有所作为。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湛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郝立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文喜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秘书处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