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家风家教、金融安全、网络安全、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邬贺铨:加强网络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对新一轮产业革命来说是重要标志,也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符合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特征,是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的重大举措。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公众安全。安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可能离开发展谈安全,只能在发展中求安全,并通过信息安全保发展。
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高透明度,打破体制障碍;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创造一个更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的治理、对民众服务的环境,营造一个创新的激励经济发展的环境,这些都能更好地完善我们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摘编自《人民网》)详细》》
【李活力:家风家教能促进法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李活力:“法治”已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社会共识。家风、家教这种属道德范畴的教化虽然在治理效能上很难与刚性的法治相比,但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礼法之争、德刑之辩,都告诉了我们,道德教化与法律治理,在本质上殊途同归。从形式上看,“遵守国法”与“遵循家规”都是对规则的遵从;从目的上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法律治理和道德教化都有着共同的基础价值,都反映着人类最朴实的对真、善、美的追求;从对公民行为规范的调整效果上,法律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以承担有形的不利后果来介入公民行为,而道德教化则是通过公民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对违背伦理操守的行为进行谴责,起着“诛心”的效果,弥补着法律调整的真空。
(摘编自《光明日报》)详细》》
【马一德: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破解难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马一德: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仅强调依法行政,也强调保障人民基本权利。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的拥护,法治的力量在于人民的信仰。只有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法治才能更加深入人心。要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把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与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公民依法享有和行使公民权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详细》》
【柏维春: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凸显中国特色】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柏维春:中国国家治理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中国特色的治理,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统筹各方”前提下的治理,是有明确领导核心的合作治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施的民主、依法、科学、有效的治理;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治理。其次是在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再次,中国特色的治理,是既包括治理公共事务、满足公共利益能力现代化的治理,也包括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治理政务能力现代化的治理。最后,中国特色的治理,是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治理,既坚守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制度等政治原则,也充分关注其他国家关于治理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西方“治理”中管理性、技术性突出的有益要素。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详细》》
【刘锡良: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三大治理措施】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刘锡良:未来,我们必须做好三件事,以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一是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金融安全形势的稳定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二是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各项改革。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和改革目标,对一切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目标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深入改革。三是研究新的安全战略,建立健全危机应对或处理机制。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详细》》
【王占阳:改革开放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制度的建设过程】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改革开放过程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制度的建设过程。那么,这种制度建设的方向究竟应当是怎样的呢?是走苏联模式老路,还是照抄照搬西方国家模式,或是关起门来完全另搞一套?这些实际上都行不通。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制度建设的首要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代生产力所要求的制度必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所以,从改革开放初期起,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制度建设,就已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摘编自《党建》杂志)详细》》
(光明网记者宋雅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