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争鸣】把高校第二课堂打造成“三全育人”重要平台

2020年07月10日 17:01  点击:[]

作者:广西财经学院团委副书记 芮红磊

第二课堂是指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学校课程培养计划之外开展的开放式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综合,包括参加党团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活动、创新创业、素质拓展、文体竞赛、担任团学干部等方方面面,是对课程教学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基层共青团改革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担起培根铸魂职责

高校第二课堂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要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有机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教育等内容,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切实担负起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

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全过程。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思想行动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第二课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其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对青年学生有着较大吸引力。因此,在第二课堂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与精神实质,树立与时代同向同行的远大志向和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全过程。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人生发展中起着“定盘星”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第二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必须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基本职责、重要任务,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推进知识教育、价值引领和道德建设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把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贯穿全过程。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对青年大学生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应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搭建让青年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让当代大学生从中汲取精神滋养、信仰力量和历史智慧,不断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促进育人资源整合打破“两个课堂”壁垒

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关键要促进资源整合、要素融合,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高课程供给能力、强化规范管理、完善评价体系,打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壁垒,实现第二课堂过程的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

增加相关课程供给。建立课程项目体系是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基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结合各育人主体的功能和特点,在系统梳理各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实反映学生成长状况的活动和项目的基础上,建立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增加优质课程供给。

强化协同育人效应。围绕促进育人资源有序配置、高效整合、全面融通,积极搭建多层次、立体化、全天候育人平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其他各类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在校内,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从课时认定、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等方面激励广大教职工参与和支持第二课堂建设,形成课程、教材、人员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服务人员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在校外,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密切与党政部门、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机构等开展协同育人,拓展育人平台,共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突出应用导向和价值引领。把强化价值应用作为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落脚点,通过客观跟踪记录、科学评价评估、强化组织建设,更好促进学生就业、引导学生成长、服务育人大局。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评奖评优、升本推研、推优入党以及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等的重要依据,引导青年学生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锤炼本领。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推动形成完整闭环

通过建立成绩记录考评办法、育人效果评估机制和“三全育人”成效考评机制,对青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效果和教师的育人效果进行综合评判、及时反馈,形成教学过程的完整闭环。

完善学生成绩记录考评办法。成绩记录考评是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基本导向。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完善各类项目、活动的管理办法,综合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方法,依托数据信息系统完成课程项目的发布、管理和评估,系统、全面、真实地呈现青年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过程、轨迹和实际效果。

建立育人效果评估机制。育人效果评估机制是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关键。通过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评、分组互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对青年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活跃度、积极性,以及由此获得的能力素质提升,进行多角度评价、全过程评估、综合性衡量。建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学分关联、转化机制,为青年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兴趣、发挥特长、个性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切实增强第二课堂的育人效能。

建立“三全育人”成效考评机制。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把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融入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范畴。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制定责任清单与综合考评机制,多角度、全方位评价第二课堂承担者的育人参与度、育人贡献度、育人效果等,推动第二课堂有效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