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会议】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2018年10月19日 16:12  点击:[]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理解中国”系列讲座开讲

10月12日,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正式开启“理解中国”英文系列讲座。作为首期讲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以“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为题做了学术分享,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校内外人士到场聆听讲座。

现场观众

讲座中,刘俏聚焦“高质量发展”,结合自身对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的深入研究,从企业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这一视角透视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阐释中国经济增长逻辑。

主讲人刘俏

微观基础薄弱

首先,刘俏回顾了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同时又透过经济数据、指标去反思那些覆盖在宏观数据之下的问题。他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结构性的问题凸显了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回归到微观基础,回归到企业层面上。

刘俏认为,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在于中国大企业的崛起,但却没有催生出大批伟大企业。企业越做越大,但创造价值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2016年7月财富500强发布的最新榜单中,有103家中国企业上榜。由于财富杂志评价企业的标准是其财富收入,因此入榜企业并不一定是非常具有价值创造能力或者商业模式领先的企业。而中国入榜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国企和央企,提供包括资金、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因为在一个投资拉动增长的大环境里,对企业而言,做规模比创造价值更有意义。

刘俏指出,中国企业在增长,但是投资资本收益率(Returnon Invested Capital,以下简称ROIC)较低。该指标是衡量企业基本面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比其竞争对手有更高竞争力的指标。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仍比较薄弱,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资本回报率乏善可陈。

数据显示,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1998~2015年的ROIC平均值仅为3%。这意味着这些公司1元的投资资本产生的税后利润为3分。对比美国,在过去38年中,用同样方式测算出来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平均值为11.6%,差异显著。

刘俏进一步指出,中国经济高增长率的背后,同样是较低的投资效率。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高达6.9%。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2017年,社会融资总量约为19.4万亿元,而GDP净增长量不到6万亿元,换言之,将近3元的融资拉动了1元的GDP,这也证实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边际效应在减弱,意味着投资效率打了很大折扣,其背后的微观基础正是企业薄弱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因此,延续过去的发展路径,依靠过去形成的企业微观基础,很难让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维系下去。

中国经济增长逻辑

根据经济学里常用的恒等式,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两大驱动力,一个是投资率,另一个则是投资资本收益率。

刘俏表示,根据中国传统的增长逻辑,在投资效益比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很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必须依靠高的投资率。过去一段时间,在尚未找到经济增长新动能之前,中国的GDP拉动力量主要来自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而其中大量的投资项目投资收益率却不高。投资率背后又是大量的银行信贷、是资源的非有效的错位配置,大量资金汇聚就极有可能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刘俏认为,重塑中国经济增长逻辑必须从注重投资率转变为着力提升资本效率。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在企业层面提升ROIC将成为未来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我们的企业需要改变在过去40年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认知和思维定式,真正把价值创造放在单纯地追求规模之上,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和微观基础。中国经济应该寻找新动能来提升企业的ROIC,以减少对投资率的过度依赖,这才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有的逻辑。

中国经济未来情景

刘俏按照推动经济增长两个指标的不同取值,区分了以下四个场景:第一,是投资率和投资回报率都很高,中国经济高质高速增长;第二,通过积极的财政或货币政策维持较高的投资率,但是ROIC低;第三,是中等收入陷阱,投资率和投资回报率都很低,中国获得1%、2%实体经济的年增长速度,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第四,通过改善微观基础,涌现出一大批好企业,提高中国经济的ROIC,通过比较少的资本注入就能获得比较合理的经济成长,也就是我们致力于致力于实现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第四种情景是最理想的中国经济的未来。

刘俏认为,我们需要一大批好企业,需要有不一样的经济微观基础。

改善微观基础

在企业层面重塑经济微观基础,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如何从规模导向型经济增长,转变为把价值创造和投资效率放在首位,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上来。

刘俏认为,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便是重塑微观基础的重中之重。他认为,创新分四个层次,即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创新、效率驱动的创新、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和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中国企业在前两个层次上的创新,一向做得都很出色。而未来则需要注重后两种创新方式的探索,即以技术和科学为基础的创新,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

在研发方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约为2%,已经达到欧盟平均水平,但是相比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研发投入比例还是偏低,而以色列、韩国等国的研发比例更是达到4%以上。此外,中国研发对原创基础研究的投入不够,导致我们只能是技术使用者,而不能掌握真正最前沿的核心技术。在谈到企业家精神时,刘俏表示,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支撑了国家过去的高速增长,而且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比较健康的基础。未来一段时间,更需要把企业家精神激发出来,发挥更大更正面的作用。

刘俏最后表示,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某种程度上看,在微观层面上的核心要义就是从追求规模比较大的企业,转向培育一大批ROIC比较高的企业。这要求企业自身转变认知,摆脱对规模的依赖,思考如何提高质量和效益。当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提升投资收益率,就能以市场活力支撑起中国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理解中国”系列讲座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书院是光华管理学院发起成立的面向世界各地政商精英和青年学子的国际教育交流新平台。书院以科学精神和学术声音讲述真实的中国发展故事。

2018/2019学年度,书院特面向中外学生推出“理解中国”系列讲座。整个系列英文讲授,共7场次,汇集书院的优秀师资、政府官员与企业家,涉及经济、外交、区域和地方发展等诸多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国的发展,促进中外青年加深对中国及“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