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理大观】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新要求与价值引领

2018年05月25日 11:27  点击:[]

摘 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再次突出了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独特分量和时代价值。在当前大背景下,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时代所需、思政建设新形势以及学生全面发展所需,也是辅导员工作新内容。在价值引领方面要遵循全“新”价值引领,以“五新”统领高校立德树人新征程;以人本价值引领,打通“红又专”师生道德双向建设新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建设;高校德育

作者简介:黄先超(1991-),男,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传媒学部助教;郑杏月(1981-),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传媒学部讲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着“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的初心,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新时代”关键词的提出、定位和概括,对于我们明确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建设这一紧迫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开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新要求以及新的价值引领的纲领性文件。

一、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建设的新要求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道德是某种先期设定的用来规范大众行为方式的体系,体现出一定的自律精神。当前我国社会改革进入到转型区、攻坚区和深水区,伴随而来的是各方利益的不断分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变迁,需要我们充分发挥道德的自律和法律的他律作用,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态势,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

1.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之所需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对新时代下的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解,从人民需要层面上来讲,由之前的“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一个大众需求或者消费层次的提升;从社会问题的层面来说,由之前的解决“落后社会生产”升级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层面的标志。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社会阶段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高校脱节的德育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的需求同高校思政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明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矛盾,有助于我们坚持以人、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建设新局面。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在未来一段时期依然是一项严峻的任务。

2.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思政建设之所需

当前,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暴露最多的问题是肤浅化、形式化,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专题学习与系统学习方面平衡度不够,顾此失彼。究其原因,首先是对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工作认识不足,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立德树人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德育,前者更强调一种综合性和概括性,强调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基础上的树人,所以说从对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上,要做到和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所一致。其次在实践层面,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相对于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思想政治建设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力度和改革气魄还不够强,立德树人观念传达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脱节,未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对学生全面教育、全程教育,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感、规律性和时代性体现不充分。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新要求,立足于本高校立德树人实际,真正做到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因事而化、因时而新、因势而新”,培养社会需要的政治觉悟高的专门性人才。

3.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是辅导员新工作之所需

新时代环境下,辅导员比以往任何时候承担的立德树人的任务更艰巨、更光荣,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指明灯角色。辅导员首先要受教育,先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传播优秀先进文化和党先进执政理念的坚定支持者,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工作新要求是育人为本,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当前很多高校辅导员自身在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建设上先天不足,从思想上没有切实践行“行为师范”的高尚操守;在课堂上以肆意抹黑中国为新奇,“瞧瞧人家国外”成为普遍现象;从专业技能上,不能充分理解和利用大数据时代、媒介融合时代、智能时代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来进行班级管理和理论、实践创新教学。面对新时代的社会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社会与学校等矛盾,茫然不知所措,满足于在自己的“教学田地”自娱自乐,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希冀的高校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和以德施教”的基本要求。

4.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是学生全面发展之所需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规定,我们培养的人才标准是既红且专的具备较高品德素质和才能的全能型人才,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才,要“加强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以及要“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这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新要求,更是自身不断努力的新方向。当前媒体生态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不断加快,内容生产门槛一再降低,良莠不齐的资讯给大学生又红又专思想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压力,近些年对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崇拜,让大学生群体道德水平小幅滑坡,“江歌案”、“小悦悦事件”不断突破国人道德的敏感神经和底线,道德的社会约束力和个人自律力面临极大挑战。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新形势,大学生群体强调自身的“立德树人”就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紧迫性。

二、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价值引领

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是对教育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综合运用和体现,是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新的价值引领和判断,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点。

1、全新价值引领:以“五新”统领高校立德树人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中呈现出五个新方面,就是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任务和新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要以这“五新”为根本依据,不断创新立德树人“五新”局面。首先是要立足于新时代教育环境。当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实现高等教育创新的时代,是人民对高等教育比以往更充满期待的时代,是社会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更加渴求的时代,是我们高等教育争创“双一流”、引领世界知识创新的时代。其次是正视“新矛盾”。人民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高校脱节的德育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全面人才的需求同高校思政工作滞后之间的矛盾。再次是“新思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立德树人思政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最后是要明确“新目标”和“新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五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一定要以这个基本要求和形势为依据,不断创新道德建设与育人建设的统合性。立足新时代特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完成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立身之本的使命和初衷。

2、人本价值引领:打通红又专师生道德双向建设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就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坚持以学生为要,关心学生和服务学生,这一论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关怀,体现出发挥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把握“人”这个关键字,要让学生这一主体、载体成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力量和重要群体,赋予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不断引领青年一代自觉指导自身言行。

“人本”观念还应该重视辅导员群体专业化建设以及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要求辅导员行为师范,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一主要渠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和参与式教学,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立德树人教育接地气和亲和力,把学生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担当。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旨,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对大学生群体整体素质提高、高校长效良性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和谐运转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在“红”即思想政治水平和“专”即专业技能方面实现双向突破。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要切实贯彻到实处,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以双向价值引领为依托和路径,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形态,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谢晓娟,张召鹏. “立德树人”的内涵:一种人学的解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2):1-6.

[2]王学俭,杨昌华. 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