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争鸣】黄萌萌:德国进退维谷的组阁博弈

2017年12月29日 09:11  点击:[]

作者:德国洪堡总理奖学金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黄萌萌

编者按:德国大选后,主流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流失大量选票,德国右翼民粹政党——选择党成为第三大党成功进入联邦议会。社民党主席舒尔茨旋即拒绝与联盟党再次组成大联合政府,在野重整纲领。德国总理默克尔只能与其他政党进行试探性组阁谈判。然而为期四周的牙买加试探性谈判(联盟党、自民党和绿党)实为“别无选择之选择”,各政党没有建立起基本的政治信任,最后因自民党退出而宣告破裂,自此,德国组阁遭遇空前危机。对此光明网记者采访德国洪堡总理奖学金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萌萌,分析探讨德国组阁的未来前景,进行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德国内政、外交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府,为此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积极斡旋大联合政府进行组阁谈判,社民党陷入进退两难局面。目前,仍不能排除重新选举的可能性。如若重新选举,在参选率下降的情况下,选择党的支持率有可能大幅上升,这也是德国各主流政党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被视为欧盟领导力量的德国,其组阁形势牵动着各方神经。

社民党艰难前行,大联合政府或将再次上演

首先,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先发制人,采取“倒逼模式”将社民党逐渐推上谈判桌。一方面,借助媒体对社民党施压,展现出推进大联合政府组阁谈判的积极姿态;另一方面,联盟党内高层大多反对“少数政府”或者“合作执政”模式,封锁社民党的选择余地。可以说,一旦组阁失利,社民党或将承担“不负责任”政党的罪名,进一步流失支持率。其次,德国具有寻求政治稳定的政治文化传统,稳定的政府对于德国在欧盟发挥作用、推进欧盟改革,维护德国与欧盟的国际地位具有积极意义。联盟党与社民党都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且社民党与联盟党具有多年合作的基础,相较于“牙买加”组合,两党更容易找到共识。如果开启试探性谈判,两党会在内政议题上产生激烈博弈,社民党将更加坚持对于社会政策的主张,如建立统一公民保险、取消德国两级医疗保险(公保和私保)、向富人增税、支持难民家庭团聚、提高退休金以及最低工资保障等,以期重新获取中左派选民支持。最后,社民党内的权力博弈。2017年初,舒尔茨从欧洲议会空降德国政坛,并以百分之百的得票率当选党主席,然而“舒尔茨效应”昙花一现,9月的联邦大选中社民党虽然保住第二大党地位,但仅获得20.5%的选票,是该党在联邦德国历史上的最差战绩。社民党内部对于舒尔茨的领导力质疑逐渐凸显,党内高层认为舒尔茨在大选后立即宣布社民党退出执政联盟的决定颇为草率。此外,联邦政府各部门的社民党部长并不愿意放弃既有权力与职位,如若社民党退出执政联盟,职能部门社民党部长卸任,就更加难以贯彻其有关欧洲政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张。

“少数政府”或“合作执政”成为备选,社民党退而重整旗鼓

社民党与联盟党之间缺乏信任,大联合政府是否成型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牙买加”组阁谈判破裂后,联盟党与社民党进行了近三周的周旋,即使两党具有多年合作的经验,但社民党内仍顾虑重重,不愿再与联盟党联合执政,亦步亦趋进行政策妥协。无论是社民党青年团体,还是社民党前高层官员都不看好大联合政府。联盟党总理默克尔自2005年起执政,在共识政治影响下两党政策重叠过度,社民党愈发失去中左翼民心,主流政党纲领趋同的结果就是丢失政治光谱传统领地,持左翼或者右翼政治观点的民众只能涌向选择党或者左翼党。社民党在与联盟党联合执政的八年中,有关社会公正的传统主张或因政治妥协而被削弱,或为联盟党吸收利用,社民党内部不断抱怨失去平等执政伙伴地位。而就社民党自身而言,在2009年到2013年作为反对党期间,也没有抓住机会重新布局党内人事安排,领导人缺乏改革能力,并未重塑纲领赢得选民。

目前,社民党与联盟党选票相加也仅仅过半,民众开始质疑大联合政府是否还具备民主性,支持大联合政府的民众仅剩45%。为此,不可排除以下两种可能性:其一,联盟党另寻伙伴组成少数派政府,但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均需要寻求联邦议会的多数支持,代表右翼民粹势力的选择党将在议会内成为不可小觑的牵制力量,德国的欧洲政策必将遭受制衡。默克尔对该执政形式颇为抗拒,认为这不仅是对其执政权力的挑战,同时也将削弱德国在欧盟与世界政治中的作用。但联盟党内经济界代表却并不认同少数政府必将带来政局动荡的说法,认为联盟党借此机会可以更加明确其关于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主张,而在外交问题上德国政界具有较为协调的外交文化,纷争不会过大。其二,社民党提出“合作执政联盟”的新中间模式。即社民党与联盟党对于争议性话题不再签署执政协议,由联邦议会投票决定,在具有共识的话题领域,如联邦财政预算,两党可达成协议。然而,“合作执政”并未得到联盟党的认同。基社盟主席泽霍费尔直言,部分领域联合执政,部分领域相互掣肘,这并非是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明智之选。

欧洲跛脚前行,欧盟伙伴急盼德国组阁

德国组阁之殇超出欧盟预期,漫长的组阁过程正削弱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德国决策者缺席欧盟峰会令欧盟伙伴无所适从。在经济和货币联盟问题上、欧盟新预算草案、英国脱欧谈判以及欧盟改革的大政方针问题上亟需德国摆明立场。而德国正忙于组阁谈判,无暇多顾,尚未组阁的德国政府也不具备在欧盟做出重大决策的充分合法性。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均向社民党主席舒尔茨施压,敦促其开启大联合政府谈判,推进欧盟改革计划,承担欧盟责任。德国大选后,马克龙随即发表“重启欧洲”的演讲,寻求德国对其欧盟改革倡议的支持,重振德法“双引擎”。若德国大联合政府继续执政不仅将在欧盟政策上保持较强延续性,而且出身于欧洲议会的舒尔茨的欧盟理念也更加符合法国推动欧盟改革的利益。因为舒尔茨对于德国政府的紧缩政策一直多有批判,支持马克龙对欧盟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计划,舒尔茨还在党代会上提出制订欧洲宪法性文件,成立“欧罗巴合众国”的倡议,不批准的成员国将离开欧盟。此举实为“多速欧洲”的写照,在部分领域德、法等“核心”成员国深入一体化,中东欧“边缘”成员在时机成熟后再加入,这引起了新成员国的强烈不满。

联盟党与社民党虽然都是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但不可忽视它们在欧盟政策上的分歧。舒尔茨期待在欧盟政策上具有更多的发言权,而默克尔对于舒尔茨的欧盟倡议表示谨慎态度,并不看好激进的欧盟改革计划,形成“欧洲联邦”,对于法国提出的欧盟经济与财政改革方案也颇为为难。尽管德法均认为统一的货币联盟需要协调的经济与财政政策,德国原则上同意设立欧元区财长以及建立共同财政预算,但默克尔认为马克龙是一个“昂贵的盟友”,反对经济发展依托财政赤字。

社民党如果同意启动大联合政府组阁谈判,预计2018年3月才可达成联合执政协议,而欧盟改革计划以及欧盟新政将是德国组阁完成后的重头戏。目前,德法就加强欧元区投资政策一体化已达成初步共识:一方面扩大德法共同投资领域,拉动欧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两国在欧盟层面提议加强对于欧洲外来投资监管。在德国大选之前,联邦内阁已经通过《德国对外经济条例》第九次修正案,用于限制欧盟以外国家的收购行为。德、法等欧盟大国对于外国在欧投资审查之风愈加严重,针对中国之意明显。究其根源,德国担忧中国经济模式的规则与标准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削弱欧盟规则与标准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