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华梅
山西通过净化政治生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洗礼,开启了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全面小康、振兴崛起的新长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站位高、要求严,着眼创造一流业绩来提升工作标准、提高工作能力,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打好基础。
提升思想标准,强化“求进”思维。毋庸讳言,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自我满足、自我封闭、自我放松、自我糊弄的思想倾向仍然存在。比如,有的安于现状,自认“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消极懈怠,得过且过;有的只拣“松土”挖,不啃“硬骨头”。提升工作标准,就要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忧患意识,强化“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赶超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谋求发展、推动发展。
提升工作标准,树立“求精”标杆。高定位派生高标准。只有干一流的工作,才能创一流的业绩,而一流的工作必须有一流的标准。要把工作标准定位在精益求精上,做每一项工作都要高标准、高质量。要增强争先创优意识,敢与周边地区、同行同业比成绩、争名次,敢跟别人叫板、跟自己较劲儿。要有一种标准达不到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工作质量上不去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干不好工作完不成任务就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的使命感。
提升能力标准,增强“求新”能力。山西实现振兴崛起、转型创新的新形势,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掌握新知识、增强新本领,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大胆尝试加快发展的新途径。本领高低,不只是自己的小事情,而是关乎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学习是提高能力的阶梯,要通过不断学习博采众长、放活思想、放大胆量、放开思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几把刷子”“成为行家里手”的要求,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
提升作风标准,弘扬“求实”作风。工作标准问题,说到底就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党员干部的责任心有多大,抓工作的力度就有多大;党员干部对工作有多高的要求,就能取得多好的效果。工作能否真正落实,关键看我们能否以强烈的责任感不等催、不等推,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步把工作责任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