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文艺评论】灰姑娘的故事源自中国?

2017年05月03日 09:31  点击:[]

 作者:张宗子

  读华盛顿·欧文《见闻札记》中的《瑞普·凡·温克尔》,自然会想起南朝任昉《述异记》中著名的烂柯山故事。那故事说,在信安郡的石室山,晋朝时候,有个叫王质的人,进山伐木,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看得十分入迷。有个童子拿一样好像枣核的东西给他吃。王质含在嘴里,很久也不觉得饥饿。再过一会儿,童子说,你该回去啦。王质起身,惊讶地发现,他斧子的木柄已经烂掉了。回到村里,村里的人一个都不认识。

灰姑娘的故事源自中国?

  瑞普的故事框架相同,多了细节。瑞普是为了躲避老婆的詈骂而带着心爱的狗进山的,他先是遇到一个服装古怪的老头,肩上扛着酒桶。他帮助老头抬酒桶,来到一个山洞,洞中央有一块平地,一群服饰同样古怪的人正在玩九木柱游戏。瑞普跟着喝了酒,结果不知不觉进入梦乡。等他醒来,已是第二天早晨,王质烂掉的斧柄,在此变成了枪:擦得锃亮上好了油的猎枪,变成一支年久不用生了锈的枪。

  《述异记》里,王质回家,时移世变,作者只写了四个字:“无复时人。”《瑞普·凡·温克尔》里,欧文用了充分的细节来表现殖民地时期美国乡村二十年的变迁:英王乔治的画像,换为华盛顿将军,王制变成了共和,而且有了热闹的选举和党派之争。

  任昉和欧文的不同,就是所谓小说和原小说的区别,他们之间差了一千多年。

  欧洲流行的灰姑娘童话,最早的文字版本出自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的《叶限》,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初我看灰姑娘电影,心里不免奇怪:西方女性讲究束腰,腰勒得太细,呼吸不畅,稍微一激动就会晕过去,而缠足是中国的劣习啊,为何他们也以脚小为裁定美女的标准呢?

  在童话的某些版本里,灰姑娘的后妈带来的两姐妹,为了穿进那双精致的小鞋,不惜自残双脚,弄得鲜血淋漓的。这故事肯定和中国有关联。然而在段成式这里,还是有疑问。据说缠足始于五代,而段成式是晚唐人,叶限的故事发生在西南一带,西南的少数民族,难道也是小足派,而且做了李后主的窅娘的先驱?

  读书有悬疑,生猜想,找根据,得答案,最是乐趣。

  伏尔泰推崇中国文化,读过一些有关中国的书,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写过同名悲剧,就是一个明证。他的中篇哲理小说《老实人》里,写到理想的黄金国,虽然以南美黄金国传说为基础,地理位置也设定在南美,但老实人一行进入黄金国的经过,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渔夫入山非常相似——这是我第一次读就觉得惊奇之处:

 “他们在河中漂流了十余里,两岸忽而野花遍地,忽而荒瘠不毛,忽而平坦开朗,忽而危崖高耸。河道越来越阔,终于流入一个险峻可怖,岩石参天的环洞底下。两人大着胆子,让小艇往洞中驶去。过了一昼夜,他们重见天日……最后,两人看到一片平原,极目无际,四周都是崇山峻岭,高不可攀。”

  对比一下《桃花源记》的开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不少地方宛然对译。

  伏尔泰和陶渊明的理想世界,共同点是清静无为,生活富足,人人平等。陶渊明生于战乱之世,本着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希望一个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之地,对于政治,只提了一句“秋熟靡王税”。伏尔泰则把炮火对准宗教专制和思想禁锢。

  书中老实人问黄金国的告老大臣:“怎么,你们没有修士专管传教、争辩、统治、弄权窃柄、把意见不同的人活活烧死吗?”大臣非常诧异:“那我们不是发疯了吗?”(张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