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刘益东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流学科的建设,显然,甄选学术带头人是关键中的关键。但是何谓学术带头人、如何甄选学术带头人都没有现成的答案。为此,笔者对学术带头人的界定、甄选和负责制进行探讨。
何谓学术带头人?笔者长期研究科技史和学术评价,在笔者看来,学术带头人就是一流学者,准确地说,学术带头人是当下的一流学者。一流学者是做出一流成果的学者,一流成果是前沿突破性成果。因此,当下的一流学者是在细分的研究领域前沿,因做出突破性进展而成为该领域最好的学者,可称之为前沿学者。学术带头人如此重要,只有前沿学者才能够胜任。笔者提出学术带头人决定论来说明其重要性:(一)只要科技体制机制不是特别糟糕、经费有一定保障,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二)课题组的水平取决于学术带头人的水平,而不取决于课题组中水平最高的学者的水平;(三)只有学术带头人是名副其实的前沿学者,课题组中的其他成员才可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迄今为止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有80%的科学家做出标志性成果时,并不具备较好的科研条件。中村修二等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在艰苦条件下做出世界级发明的。可见,前沿学者若不能成为学术带头人也无法发挥作用。
如何甄选前沿学者?前沿学者可分为成名的和潜在的两类,前者不用识别(当然也要考虑是否名副其实),关键是如何识别后者。潜在的前沿学者有时更重要,因为他们才是新思想的策源地。面对众多尚未解决、甚至未被发现的重大问题,当成名学者已经发挥了作用仍然无济于事,需要依靠潜在的前沿学者。潜在的前沿学者不仅“人美价廉”,而且更能体现出吸纳人才的机构的价值。
可见,及时甄选潜在的前沿学者是一个关键。遗憾的是,现行的评价方法不能进行有效识别。因为“以刊评文”、以引用率评文、以学历和头衔论英雄都不可靠。同行评议也不可靠。同行评议已经选出成名学者,对未成名学者则无能为力,这是因为同行评议对问世不久的独创性成果的评价是低效率的,往往是非共识的。有不少杰出成果无法得到及时承认。当前常见的以世界名校博士学历、国际名刊发表论文及引用率为引进人才的标准,实际上只是比较优秀人才的标准,而不是杰出人才的标准,杰出人才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重要学术问题、做出前沿突破。
为此笔者提出甄别前沿学者的新方法:开放式评价法和突破点格式化。“开放式评价法”由规范展示、规范确认、规范胜出组成,包括“展示”、“定位”、“查新”、“挑错”、“荐优”、“比较”、“综合”七个要素,由同行专家、评价专家及相关专家一起评价。同行专家负责挑颠覆性错误,评价专家负责规范认定、查新和知识地图前沿定位。开放式评价是受控评价,无论对何人,只要按照开放式评价法的规范和流程进行评价,就能够得到大致相同的评价结果。开放式评价的核心是面向学术界及社会接受规范确认。规范确认与现行的同行评价不同,以评价奶粉为例说明,规范确认是逐项确认厂家在奶粉包装上标识的成分配方,如果比例、成分全部属实,就承认厂家申请的质量等级,而同行评价则要对比例、成分是否合理等做出评价,结果因人而异。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当代潮流,它不仅开放数据和成果,笔者认为更应该开放评价,实现公众理解科学,公众监督科学。开放式评价法为开放评价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规范确认需要把评价对象进行格式化,前沿学者的特征鲜明,笔者对突破性成果用突破点四要素加以格式化,即“突破点格式化”:(一)突破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式/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二)怎么突破的(突破思路);(三)突破的创见(主要结论);(四)突破的前景(开拓新域)。突破有大有小,细分领域又很多,所以突破性成果并非很少(而且因小突破而成为前沿学者有利于其做出大突破)。尽管如此,突破也绝非易事,因为学术研究是全世界研究者在同一规范和流程约束下的知识生产和优先权竞争,做出新创见、新突破就是战胜(或局部战胜、暂时战胜)全世界的同题研究者,做出突破不仅是重要的学术贡献,同时也证明学者拥有创造力。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纳森·普西指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是区分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笔者用规范确认突破点四要素的方法解决如何判断学者有无创造力及创造力大小的问题,突破点四要素是一个恰当的门槛和试金石,缺乏创造力的人难以逾越。
在互联网上规范展示突破点四要素,用开放式评价法进行规范确认就足以甄别前沿学者,原因在于六点:(一)真正的高手都喜欢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前沿学者当然愿意公开展示其做出的突破点,前沿进展图谱定位,一目了然。(二)突破点难以假冒,因为职业学者通常不会公开自夸,而且学术研究是只有想到、做到才能说得清楚周到,没有做出突破而冒充是很难的,就像做高难度动作容易露出破绽一样。(三)提出好问题、巧思路、新结论具有“难得易懂”的特点,即想出它们很难,一旦想出来、写出来,其他人往往容易理解。阿基米德发现皇冠掺银的方法就是如此,他一旦想到并说出来,人人都能理解。(四)人多眼尖,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五)有查新和挑颠覆性错误进行把关。(六)同类比较,易于判断。可见,开放式评价法与突破点格式化可以让同行及其他学者和用户方便地甄别前沿学者。
笔者认为,确立前沿学者负责制是建设一流学科的捷径。应确立前沿学者负责制,让前沿学者成为学术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作用,该负责制是面向学界及社会接受开放式评价监督考核的PI负责制,前沿学者自组团队、自主研究、自主管理,与其他团队自愿合作。在科研及创新平台支持下,前沿学者及其团队构成科研网络的节点,形成“网络/平台”式科技体制,实现科技事业在信息时代的再建制化、再组织化和再规范化,实现“互联网+学术”的深刻变革。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前沿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用新方法及时甄选潜在前沿学者,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确立前沿学者负责制,强调衡量一流学科的核心指标是成为学术带头人的前沿学者的数量。笔者建议尽快开展“盘点前沿学者,建设一流学科”活动,有效解决一流学科建设上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