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争鸣】国学复兴就是要解决时代问题

2016年12月28日 09:43  点击:[]

国学复兴就是要解决时代问题

——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

  古往今来,官员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其言行对社会风气的导向具有重要作用。季康子曾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政者应以自己的道德引领百姓,君子之德像风,百姓之德像草,领导者高风亮节,必然会带动一方风气。所以,为政者道德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民德与民风。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若干年的寒窗苦读,没有长期的儒学积累,古代官员是不可能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而进入官场的。自古以来,士人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承者。近年来,国学回归之势渐盛,领导干部学习与弘扬国学,自然也应一马当先。作为“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的发起者,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官德建设研究。在中央党校的讲台上,他积极为党政领导干部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立德和治国理政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传统文化沃土涵养干部道德

  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道德的民族。修身正己立德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从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道德的建设与培养,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必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可以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为政之道、为官之德、为人之本,激励当代领导干部不断警醒、勤勉奋进,从而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些对加强领导干部道德自律,提升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王杰教授认为,倡导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今天所进行的一切伟大事业,都应该立足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有了根脉才有支撑。否则,就会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薪火相传。领导干部学习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还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着眼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有强大的动力和精神作为支撑。可以说,要实现当前的目标与任务,客观上需要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中汲取智慧与精神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伟大复兴不仅仅是指国富兵强的复兴,还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所以,从这一角度讲,我们应该大力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领导干部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的言谈举止往往会对群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学,既是中国人做人做官的学问,也是中国领导干部做人做官的学问。所以,领导干部学习国学,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有助于广大领导干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筑牢修身做人的基础,夯实为官为政的根基,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与水平。

  第三,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可以说,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学习和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并发扬光大。

  “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领导干部学习国学,不断汲取国学中的精髓,领略先哲的英华,融汇古今,学以致用,对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为官从政能力大有益处。

  领导干部学国学,不是面子工程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不是附庸风雅,也不能搞成形式主义或“面子工程”,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态度。首先,领导干部学习国学,应该对国学有温情、有敬意、有尊重、有认同。不能“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不了解、不珍惜。其次,领导干部学习国学,还应该要努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领导干部要想学好国学,就必须要做到想学、愿学和自觉学。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应该努力把学习国学当成一种境界来追求,当成一种习惯来养成,当成一种幸福来享受。再次,领导干部学习国学,必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学习,对于国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够积少成多。

  此外,领导干部学习国学,还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具体来说:一是要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要读好经典,关键在一个“精”字,即要“学以致精”。学习经典,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既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断章取义、装腔作势。二是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国学与用国学有机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学国学,在学习国学中工作,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建设的思路。不能把国学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要坚持既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三是要把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国学,必须要边学习边思考,要通过看书学习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要有“问题意识”,头脑中时刻装着问题。四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APP等新技术手段,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国学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国学的效率与能力,推动领导干部对国学的学习。

  国学之水如何惠及民众

 针对领导干部学习国学的问题,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领导干部学国学势必会占用他们的工作时间,进而影响到他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其实,关于这一问题,根本不必担心。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尽管日常都有很多的工作事务和学习任务,但如果态度端正、方法得当,真正把学习国学纳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不仅不会影响到本职工作,反而会大大促进本职工作的完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看到,近些年来在政府和学界、民间以及媒体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学的发展,逐渐由涓涓细流汇成了江河湖海,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社会,回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当然,国学的复兴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同时也必须要解决时代问题。众所周知,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安身立命、为官为政的人生哲理和思想智慧。所以,我们衷心地希望,广大领导干部能够从国学的学习中能够汲取到更多的修身做人、为官为政、治国安邦的智慧。

  “上者,民之表也”,为官者是老百姓学习与效仿的榜样。如果为政者重视道德,爱好礼义,没有贪利之心,自然就会影响着老百姓去学礼义,讲道。因此,领导干部学习国学,可以对全国人民学习国学起到榜样与示范作用,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国学、学习国学的良好风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国学这股涓涓细流,从广大领导干部的心里流淌到万千民众的心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护持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稿件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