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人风采】卜玉华:为学与为人:智、仁、勇

2016年12月23日 09:47  点击:[]

在叶澜教授那里,为学之道即是为人之道,这才是大道之学。

  叶澜老师的为学与为人是融为一体的,在她那里,为学之道即是为人之道,这才是大道之学。此大道之学可用古人所谓的“三达德”:智、仁、勇称之。

 智。这体现在叶老师的善学。叶老师喜爱博览群书不说,更主要的是她善于向不同的人学习:在理论界向学者学习,在学校改革实践中向中小学老师学习,在与自己学生开展学术沙龙或研究总结交流会时向学生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向贤者学习,时时处处,你都能感受到她在汲取、在思考。叶老师善学还体现在她的善择,因为取诸人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叶老师总是能够立足当下,将不同观点的选择转化为向善的决断。在我理解,正是择善的过程使她既能不断丰盈自我,也能够包容他人。所谓:“所贵乎大智者,取诸人而又泽之己也。”

  仁。叶老师之仁体现在她对教育的热爱与对生命健康成长的关怀之情。因对教育的热爱,她毅然放弃了大学副校长的头衔,这是追名逐利之人无法理解的;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她深扎中国学校做变革性研究,一做就是19年,至今还在路途中;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她选择合作研究的学校时,不论学校声望如何、基础如何、生源如何,只论校长是否真心想做教育;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当看到老师不尊重学生的生命时,她会生气;当感到有人只是利用教育谋私利时,她会鄙视;而当她发现学校教师或校长难能的进步与变化时,又会感动得流泪;……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以此观之,叶老师是仁者,至今,退却各种社会头衔的叶老师仍然有着众多“粉丝”,上海、常州、淮安、青岛等地有近百所“新基础教育”合作研究校便是最好的明证!

  勇。这体现在叶老师作为一个学人,居于人生天地间,堂堂正正,卓然独立。叶老师做人做事都很“求真”。比如,当我们做弟子的发表文章时,她不问刊物的级别,也不问数量的多少,只是问文章是否代表自己的真实发展,是否真有助于学术的进步。“求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有时需要极大的勇气,它意味着对虚假的拒绝甚至抗议。比如,她经常是国家各类教育课题评审或评奖组的成员,但不会因申报人的地位决定取舍。然而,这些只能算得上叶老师的“小勇”。叶老师的“大勇”体现在她领衔创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宏愿与行动上,因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学发展史上,敢于赫然自举建设中国教育学派大旗的第一人!不了解她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状况深度把握的人,不了解她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逻辑有深厚积淀的人,无法了解或根本不想了解她对中国教育学的深沉时代责任感与学科发展使命感的人,可能会认为她自不量力,或认为她想沽名钓誉。事实上,她对建设学派可能遭遇的状况都有考虑,但卓然独立的品格使她毅然前往,非流俗所能阻!恰如古人言“勇”:“君子具有德义之强焉,浩然刚大之气,本于性天,非地方风气所拘,确乎不拔之操,由于学问,非流俗之习惯所染”。我深以为然。

  叶澜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以“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为己任,至今砥砺前行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校变革性实践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