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争鸣】马克思主义必须科学传播,建议教育部组成教学领导小组

2015年12月16日 08:42  点击:[]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

教育部党组2015年12月1日召开会议,对中央巡视组发现部分高等院校的违纪问题进行通报。教育部部长在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教育系统管党治党力度有层层递减现象,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不强,有的思想麻痹、意识淡漠。一些党员教师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极个别人的言行挑战政治底线和法律底线。这说明教育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真研究。

当前中国高等院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一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缺乏自信,他们不敢也不愿意接受西方国家的思想学说,结果导致课堂讲授内容空洞无物,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缺乏兴趣。由于一些高等院校采取强迫灌输的方式,结果导致一些青年学生对具有丰富内涵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排斥心理。更令人感到担忧的是,部分高等院校负责人缺乏最起码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对于高等院校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警惕,他们试图采取原始的笨拙的强迫方式,这种做法非但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反而导致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变成了青年学生的负担。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现的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的问题,或者直言不讳地说,是一些高等院校党的负责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素养,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规律缺乏足够认识产生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放在当代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必须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部分高等院校的理论工作者之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上缩手缩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畏首畏尾,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战斗性,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伟大意义。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讲授;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口号,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呼喊马克思主义的语录就可以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正是由于高等院校一些马克思主义主讲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缺乏信心,对马克思主义抵御风浪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他们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才会出现教条主义的错误。部分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课堂门可罗雀,这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缺乏丰富的内容,也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具体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是高等院校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教师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把握,他们所宣扬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相去甚远,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缺乏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

当前高等院校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够,他们为了迎合一些社会思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反面典型,通过批判马克思主义来达到取悦他人的目的。坦率地说,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曾经遭遇无数挫折,一些高等院校主管部门负责人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解,他们肆意地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上涂抹自己的色彩,并且把自己的理解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这是典型的打着红旗反红旗,是一种非常虚伪的马克思主义。当前高等院校存在的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缺乏市场,而是一些高等院校负责人以消极方式剥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市场。所谓大是大非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所谓法律红线,就是要不要坚持中国宪法序言所确立的四项基本原则;所谓政治底线,就是要不要坚持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自由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所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假如只是在表达方式上吹毛求疵,那么,就会导致高等院校的教师噤若寒蝉,高等院校的课堂失去活力,马克思主义成为令人敬畏的“杀威棒”。马克思主义不是批判的武器,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虚怀若谷,愿意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愿意接受各种不同的思想,如果青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过程中敢于独立思考,勇于独立发表意见,那么,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挫折,恰恰相反,这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师对中国当代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不是在诋毁马克思主义,恰恰相反,这是在以真诚的态度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当前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存在的问题就在于,一些高等院校负责人说一套做一套,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在生活上贪污腐化,在思想上因循守旧,在作风上简单粗暴,正是由于这些人把自己塑造成马克思主义者,结果导致许多青年教师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敬而远之。中央巡视组对教育系统的腐败现象进行深入调查,是在以正确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正能量,是在用实际行动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镜子。中央巡视组在分析研究高等院校思想意识动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高等院校腐败的特点。一些高等院校的负责人采用切香肠的方式,把自己的触角深入到方方面面,不仅在人事招生改革方面,而且在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结果导致整个高等院校变成了一言堂。正是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才使得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反感,只有彻底清除高等院校的害群之马,把那些假马克思主义者赶走,才能真正弘扬马克思主义,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等教育各项工作。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过程中允许出现失误,允许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扣帽子打棍子,不能把正常的学术表达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在维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问题上,不是由少数人说了算,而是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中,通过不断地批评碰撞去伪存真,通过不断地切磋交流让马克思主义传播得更远。

建议教育部组成马克思主义教学领导小组,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允许青年教师和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各种批评讨论。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观点,有些观点可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要采取开放的态度,允许各种观点相互交流,那么,马克思主义一定会发扬光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考察各高等院校党政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素养,应当让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学者担任高等院校负责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高等院校生根开花结果。中央巡视组进驻教育部是一个难得的契机,一方面可以充分考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一些负责人究竟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搞封建主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高等院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让他们以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