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会议】“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

2015年12月09日 08:45  点击:[]

12月1日,中央党校哲学部召开“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存山、陈霞、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中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宋志明、光明日报社国学版主编梁枢、中央党校学员王海英教授、中央党校哲学部侯才、乔清举、王杰、陈中浙、任俊华等、王峰、曹润青等以及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师资班的学员参加了会议。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哲学部主任韩庆祥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央党校中国哲学专业的历史,肯定了该专业在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政策咨询方面做出的贡献,如该教研室在国内学术界较早地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题,乔清举教授在1995年曾经提出,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情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重视和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这个认识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的第四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具有一致性。1996年12月,该教研室主持召开了国内首个“马克思主与儒学”学术研讨会。肖前、齐振海、张岱年、朱伯崑等学者参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从那时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哲学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做出了对于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这次会议就是落实中央精神,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繁荣的一个重要举措。

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社会时空条件、双创的实质内容、双创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乔清举认为,双创的社会条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广义地看,这个进程也是近代以来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的连续。而从全球范围来看,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全球化还将向纵深处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未可限量,仅仅叹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是无济于事的。针对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解决,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激发人的创造性;尊重自然的价值,确保自然健康发展;促进国家社会稳定,世界和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在当今世界发挥作用的方式。李存山指出,四个讲清楚是把中国道路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理论自觉,把传统文化转化为了软实力;双创要肯定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的永恒价值。侯才提出,中国转型的实质是合理的主体性的建立,扬弃主体性原则的绝对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王中江呼吁重建以哲学为基础的文化大国,并对哲学创新的方法论进行了论述。陈霞指出了“发现”中的“发明”问题。王海英肯定了儒家道家哲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梁枢指出,共同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会通的基本方式。宋志明强调,双创要以“我见”为前提,防止教条主义。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传统哲学应该在当今社会进程中发挥更为基础性的作用,传统哲学精华的发掘应进一步加强。

(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哲学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