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争鸣】德法驻华大使署名文章的弦外之音与中国应对之策

2015年11月04日 08:43  点击:[]

作者: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 闵凡祥

10月26日,在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英国后的第三天,德法两国驻中国大使柯慕贤与顾山联合在中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署名文章,宣称“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高调抛出两国在未来中欧关系中对中国的定位与期望实现的合作状态。

两国大使为何会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发表联合署名文章?他们想向中国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我国应如何对待德法两国的这种态度以及未来可能的行动?

文章的核心意思与目的在于,通过向中国展示德法两国的实力与优势,说明德法两国不但是欧盟国家中最具资格成为中国未来核心伙伴的国家,而且两国还非常愿意做“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因此,在未来对欧交往与合作中,中国应以德法作为合作国家的首选,这将会给中国未来的发展与成功带来巨大帮助。

德法凭什么可以成为中国与欧盟国家进行核心合作的首选国家?

1.德法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前期合作,“两国均已在多年前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在未来国际事务中,德法非常看重中国的参与和所扮演的角色。双方的真诚合作,意义极为重大。“为应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性紧迫问题,我们各自同中国的伙伴关系从未像今天一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中国可以借助德法的帮助,进一步参与处理各种区域性与全球性危机问题,获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因为两国在当前乌克兰局势和叙利亚内战等重大国际性热点问题中,“欢迎中国对寻求政治解决的支持”,“均愿意与中国一道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与联合国特使德米斯图拉的努力并行”。

3.德法两国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为重要。两国不仅是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的核心领导国,而且还长期以来“是中国在经济技术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中国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技术升级”,而“德国的‘工业4.0’规划和法国的未来产业战略广泛涵盖了一系列关键领域,包括新型交通、物联网、机床设备、机器人、商务软件、高新技术化合物、未来医药、数字化安全、数据经济、健康食品和个性化定制食品等领域”,德法两国可在这些领域为中国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4.德法两国不仅是欧盟的核心成员国,而且还非常团结。“放眼世界,尤其在欧盟,没有哪两个国家像法国和德国在政策上如此紧密协调”。不仅如此,两国还很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实干能力。“在寻求解决全球最具危险性的数个危机过程中,法国和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将来与欧盟国家的整体合作中,中国如能选择德法作为核心伙伴,将会在一些重要合作领域的谈判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承认与两国合作所可能得到的上述收益的同时,我们也不难从中听出这样一些“话外之音”。

1.德法两国对英国在对华关系新一轮调整中的“领先”表现出巨大的担忧与不淡定。为阻止或遏制尽享对华新一轮合作高潮的红利,它们决定要在对华关系与经贸往来中同英国展开竞争。

2.在欧盟国家中,以德法为代表的一方同英国素来不协调,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或明或暗的激烈竞争。在未来对华关系与外交政策和具体行动方面,双方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多于合作。有时,这种竞争可能还会非常激烈。

3.在新一轮的对华利益竞争中,德法两国将会尽可能地结成攻守同盟,同英国竞争,抑制英国的领先地位,从中国发展中为本国经济界争得更多和更大金额的订单。

4.传统的英美同盟、欧美同盟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美国在与盟国关系中“绝不吃亏”的一贯做法,越来越遭到其盟国对抵制与挑战。无论英国还是德法,似乎都不愿继续在美国强势外交与霸权下讨生活。它们要另寻出路,通过改善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增进经贸合作与往来,提振本国经济,增强本国实力,改善本国在未来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在这种新趋势、新格局之下,在未来对欧经贸合作与外交关系中,我们要坚持几个应对之策。

1.巩固已同英国取得的经贸与外交合作成果,争取同德法开辟一片新的合作天地,在两方中各取其长,拿来为我所用,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新技术创新。

2.利用德法目前暂时“落后”英国的局面和其急于改变这种处境的心情,动之以情,晓之以利,诱导两国将其原来进行壁垒保护和不愿与我合作的优势领域拿出来,以合理的价格同我国进行合作。

3.充分利用双方间存在及可能出现的竞争,在新一轮中欧经贸合作与外交关系构建中玩好平衡,引导其向着有利于我国利益的方向发展。

4.德法虽貌似团结,实际上也有利益上的竞争。在一些关键领域与关键时刻,我们应好好把握和利用德法在未来所可能表现出的利益分歧与冲突,在与其关系中争取最大的主动与主导权。

5.在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交往中,特别是中欧自贸区的谈判与建设上,充分利用德法两国在欧盟俱乐部中的影响力,抓住德法这一“主要矛盾”,以最小代价与气力解决其他“此要矛盾”,实现我国的既定战略目标。

6.利用目前各种新的有利因素,对当前中欧关系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如对华军事禁售、对台售武等,寻求欧方最大可能的松动和作出对我最为有利的承诺。在一些与欧方利益不甚重要的问题领域,如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尽量争取其对我国立场、政策与实际行动的理解,即使它们不给予支持,至少也要做到不乱说,不乱动,不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