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文摘】张世良:邓小平后勤思想简论

2015年10月23日 14:31  点击:[]

作者:张世良

[摘要]邓小平后勤思想,是邓小平在几十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邓小平组织领导后勤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邓小平关于后勤工作性质宗旨、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方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总结和概括,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价值,对于推进新时期后勤工作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后勤思想;改革创新;队伍建设

邓小平后勤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后勤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毛泽东后勤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后勤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后勤思想,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后勤工作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后勤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后勤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宗旨,也是后勤工作必须贯穿的永恒主题。邓小平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及军队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观察和思考后勤工作,始终强调后勤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中心工作服务、为业务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他关于后勤工作的性质宗旨、地位作用、目标任务等一系列论述,都贯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为中心工作服务

邓小平认为,后勤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在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深谙后勤工作对军事斗争的重要性,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搞后勤也是为了打仗”,并亲自抓后勤工作。早在百色起义时,他就亲自负责“军械的供应工作”;在抗日斗争中,他高度重视“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保证军需民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做到“自给自足,战胜困难”;在解放战争中,他亲自组织军队后勤工作和民众支前工作,建立支前后勤机构和基层支前组织,军队与地方密切协同,统一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等支前后勤工作,取得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把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全党一切工作包括后勤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政军民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他一方面反复强调必须做好后勤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工作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他要求后勤工作要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他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愿意同各级党委的领导同志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1]

(二)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为业务工作服务

邓小平认为,后勤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通过为业务工作服务来实现,这既是由后勤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所决定的,又是后勤工作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邓小平在1975年9月谈到科研工作时指出:“后勤工作很重要,它要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资料、材料、仪器、机器。……党的、科研的、后勤的工作,三个部分,没有后勤,科研搞不起来。”[2]他在1985年5月全国教育会议上强调:“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3]邓小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对后勤工作要亲自抓亲自管,“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4]他要求后勤工作者必须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高尚品格,“要甘当无名英雄,勤勤恳恳,热心为大家服务。”[5] “大学里应当有一批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人,把这方面的工作管起来,使教学和科研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做好业务工作,不要让他们为了设备和工作条件问题到处奔跑。”[6]这充分说明,坚持为为业务工作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根本职能和基本任务,也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

(三)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为职工群众服务

邓小平认为,后勤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落实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邓小平后勤思想的显著特征。邓小平反复强调,后勤工作必须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后勤工作直接面对职工群众,涉及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邓小平以甘当“后勤部长”为己任,一再要求各级领导要把后勤工作当成大事来抓,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1975年8月,他在抓国防工业整顿时指出:“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这个问题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要做许多踏踏实实的工作。”[7]1979年10月,他在全国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指出:“一九七五年整顿铁路时,遇到解决铁路工人主要是火车司机洗澡的问题。工人下工一身脏,要洗个澡,那么大的企业,搞些喷头有什么困难?但是没有人管。这样的例子,我相信全国可能有不少。事在人为,只要有人做,就会有效果。”[8]邓小平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亲自过问,解决了一些科学家、教育家遇到的住房、办公、科研教学器材等实际困难。他勉励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发扬服务职工群众的优良传统:“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现在这样做的人还有,但不多了。”[9]这充分说明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落实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具体工作中。

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动力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敢想前人所未想,敢发前人所未言,敢做前人未做事,堪称我党历史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光辉典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后勤思想的灵魂,贯穿于邓小平后勤思想的始终。

(一)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整个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邓小平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0]这要求我们在后勤工作中,进一步拓展思想解放的范围和深度,在总结反思中解放思想,在学习借鉴中解放思想,在实践探索中解放思想,冲破旧观念、打破旧思维、解放旧思想,打开新视野、研究新对策、促进新发展。

(二)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开拓创新

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后勤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打破“政治挂帅、唯精神论”的观念束缚,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物质利益的思想。面对当时的诸多问题和矛盾,邓小平多次强调,搞好任何工作,都要团结一致向前看。要根据财力、物力和问题的轻重缓急,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他多次指出:“对后勤工作遇到的困难,要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11]这些论述和要求都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为我们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三)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坚持深化改革

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倡导改革、支持改革、领导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深化机关后勤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机关正常运转提供服务保障。要解决当前机关后勤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改革后勤体制机制。要根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确立与市场导向相一致、与责任使命相适应、与职能作用相匹配的新观念新思维,提出与行政体制改革相衔接、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契合、与改善政府治理结构相融合的新思路新举措,建立适应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要转变机关后勤管理职能,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构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体系,切实解决职能“缺位”、“错位”和“越位”的问题;要完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构建权利责任匹配、制度政策统一、保障资源统筹的管理体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促进服务保障资源均衡均等;要优化后勤机构设置,精兵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性作用,改进后勤管理方式,创新后勤管理手段,提高后勤管理效能和资源配置效率;改革机关后勤保障方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规范服务范围和项目,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提高服务保障质量;要加快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改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落实机关事务管理制度,编紧扎实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健全和完善相配套的国有资产、公务用车、公共机构节能以及政府采购、国内公务接待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推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理好财办好事。

三、建设高素质后勤队伍是后勤工作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十分重视后勤队伍建设问题,对后勤队伍的班子建设、选人标准、业务素质、作风建设等都提出了许多明确具体的要求,为建设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加强班子建设

邓小平极为重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领导班子建设的的基本目标是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他明确指出:“一个单位有三个人要选得好。……还有一个管后勤的,应当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甘当无名英雄的人。有了这样的三把手,事情就比较好办了。”[13] 对于如何才能选配好领导班子,他强调:“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14]对于如何提高领导班子的效能,他特别强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只有“上下都要讲究工作效率”,才能提高领导班子的效能。邓小平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为后勤部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指明了方向。

(二)搞好后勤工作必须选好用好人才

邓小平十分关注后勤队伍的选人标准、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作风、廉政建设等问题。邓小平要求选用党性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做后勤工作,他明确指出:“要让党性好的组织能力强的人搞后勤。”[15]做后勤工作既要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又要懂知识、懂专业、懂政策、懂管理。这些论述既是对后勤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选用、考核后勤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学会科学管理

“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的论断,是邓小平后勤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1977年8月8日他在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16]邓小平将后勤工作上升到一门科学的高度来认识,不仅说明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揭示了后勤工作的科学性。他指出:“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后勤部门管钱、管物,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觉地当好“红管家”,通过“花好钱”来“办好事”。“要当好红管家。”“管理也是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技术。” “过去我们家当比较小,现在家当大了,怎么把整个后勤工作管好,也是个新问题,需要有适应新情况的一系列制度和解决办法”[17]邓小平在分析我国当时干部队伍现状时指出:“目前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干部太多,而是不对路,懂得各行各业的专业的人太少。办法就是学。”[18]邓小平关于后勤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加强新时期的后勤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努力学习和掌握后勤工作的规律,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和科学管理素质,从而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后勤队伍,为后勤改革与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作者:张世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兼人事司副司长)

[参考文献]

[1]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8.

[2]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43,33.

[3][4] [9]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1.

[5][11] [13] [16]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56,53,56.

[6]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0.

[7]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

[8]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7.

[10]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59.

[12]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A]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72,370.

[14]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5.

[15]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46,282.

[17]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1.

[1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