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高奇琦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读美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肯尼思·华尔兹(Kenneth N. Waltz)的《人、国家和战争:一种理论分析》(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并思考战争发生的原因,颇具意义。
《人、国家和战争:一种理论分析》是华尔兹的博士论文,也是华尔兹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华尔兹提出了一个解释战争发生原因的层次分析框架:第一种解释是人性的解释,即人性恶导致战争的发生;第二种解释是国家内部结构的解释,即政治制度有纰漏的国家更容易发动战争;第三种解释是国际结构的解释,即国际无政府状态是战争的根源。由于在国际社会上缺乏裁定纠纷和实施解决方案的权威机构,因此每个国家必然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包括通过使用武力的手段),冲突便是不可避免的。
华尔兹认为,这三个层次的解释都很重要。但同时,华尔兹更强调第三种解释的作用。华尔兹认为,国际政治研究需要把第三种解释看成是一种结构,而其他两个层次的解释则是在这一结构之内发生作用的。对于如何消除战争,华尔兹给出的最后回答是,世界政府是消除国际无政府状态也是消除战争的唯一方式,然而世界政府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人、国家和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中文版的序言中,华尔兹写道:“世界最终面临的问题可以这样加以描述:只要无政府状态继续存在,仍然可能发生战争;只有建立世界政府,无政府状态才能结束,但建立世界政府是既不合人们心愿又无可能的。”
如此看来,华尔兹的结论并不是最终的现实方案,而仍然是一个困局。或者说,华尔兹从理论上并没有指明如何消除战争。华尔兹将战争的核心原因归结为国际无政府状态,同时国际无政府状态的解决又需要诉诸世界政府,然而世界政府又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本文所界定的“华尔兹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