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子勋
2015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形势和稳增长措施的成效到底如何?从统计数据来看,上半年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亮丽场景: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这样的增速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速下滑等诸多问题;从国内情况看,恰处各种矛盾凸显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尤其是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中的“两难”问题增多,比如既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又要把握好保持适度流动性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平衡,还要把握好增加工资性收入与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平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持续呈现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可以这样说,二季度超预期完成7%的增速目标来之不易,很大程度上是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是在稳投资方面,通过扩大项目包、盘活存量财政资金、扶持PPP模式、地方债置换等一系列方式保证政府投资落实。同时,实施了“货币+财政+产业”等一揽子稳增长举措。正是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多种政策工具的精准发力下,守住了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下,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能保持7.0%的增长,这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仍然是一座灯塔。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对中国经济保持冷静的观察。判断中国经济的前景,不宜过分乐观。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多种矛盾交织的状态: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短期稳增长的迫切性剧增;中长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退无可退,压缩了短期刺激经济的空间;信用扩张导致的债务压力与发展需求相互冲突。此外,经济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的矛盾都在加剧。多种矛盾交织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挑战,如何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目标、稳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保稳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这是让宏观政策部门挠头的事情。
以此推断,尽管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住了底线,但下半年仍需努力。用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的话说,虽然基本面、政策效应、体制机制、区域协同和发展信心这五个支撑使得下半年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将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产业、地区、行业分化明显,因此下行压力仍较大。
当然,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更不要盲目悲观。中国经济有庞大的经济规模(2014年超过10万亿美元)、有13亿人口基础上的“世界市场”、有庞大的政府资产、有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都为中国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吉林调研时所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运行态势总体是好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在保持2015年经济增长方面,中国政府实际上掌握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比如在投资方面,中国已批准了七大类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基建投资将成为2015年保增长的“稳定器”。此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政策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抓手。加上2015年政府在动用金融工具方面可能更为熟练、可动用的资源也会更多,因此,中国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大有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