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术之窗 >> 正文

【学术争鸣】伊核协议签订后的中东地缘争夺

2015年08月05日 07:47  点击:[]

作者:李子昕

伊核最终协议的签署给中东地区现有地缘政治局势带来了巨大挑战。地区国家和域外主要大国随着伊核协议的签署,各自影响力会有消长变化的调整。这为“后伊核时代”的中东格局增添了新的变数。

地缘政治争夺趋于复杂

伊核问题最终协议的签订无疑会引起地区国家一系列地缘政治应对行为。各国由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并不相同,应对方式也彼此差异。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逊尼派君主国,面对伊朗这一民族、教派、政体与自己均不一致的传统地区大国,担心伊朗随着制裁的解除而获得发展机遇,从而称霸西亚。以色列作为地区唯一的非伊斯兰教国家,与伊朗在宗教、巴以问题、恐怖主义等诸多方面长期激烈对抗,伊朗获得“解禁”,使以色列产生了强烈的“安全担忧”。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代表了地区国家对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的最主要反对意见,而从两国的地缘政治应对也可窥视出地区国家对于“后伊核时代”的地缘政治普遍认知和应对方案。

地区国家从政治现实角度考虑,最终都会接受伊核最终协议,但这并不代表消除了对于伊朗核能力的担忧。以色列官方甚至认为,伊朗鲁哈尼现政权比其前任内贾德更加危险,因为其对国际社会的“迷惑性”更强。同时,鉴于最高领袖在伊朗国家政治决策中的决定性地位,以色列认为伊朗针对核武计划的总体政策并不会有多少“积极改变”。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使得以色列将伊核最终协议评价为国际社会犯下的“历史性错误”。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而言,尽管以色列会在言语上对伊核协议的签订产生较为强烈的抗议,但最终仍会默认、接受;而在伊核问题上的实质性“让步”,将促使以色列尝试在其他问题上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展开周旋和利益交换。例如,在巴以问题和核技术发展领域,以色列将不排除以伊核协议上的立场妥协为筹码,来换取在这两个问题上更有利的谈判地位。这将给本已复杂的地区安全和政治形势带来新的挑战。

相比以色列的咄咄逼人,沙特在官方表态中的措辞则委婉得多。这样的表态虽符合其一贯的政治行为方式,但却绝不意味着其真实想法如表态般温和。自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以来,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在各重大地区事务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伊核协议这样一个事关今后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海合会却被完全排除在外。这让沙特深感受到冒犯。其近期对于也门什叶派胡塞武装的打击,实际上便是向伊朗和美国示威,表明自己对于地区局势的重要影响力。对于沙特而言,核武威胁固然是严重的,但更让其坐卧难安的是随着伊朗影响力增强,周围包括伊朗、伊拉克政府、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一系列什叶派力量的复兴。沙特或许会接受伊核协议最终签署的结果,但与之相伴的是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与伊朗在地区影响力上的争夺。令人担忧的是,一旦这种争端掺杂进更多的教派冲突因素,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等势力便有了更多趁虚而入的可能性,这为地区安全局势增加了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

伊核协议的签署,不仅使单个国家逐步改变自身固有战略选择,亦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的地区对手形成新的合作关系。由于巴以问题,沙特和以色列长期以来极端敌对;然而当伊朗威胁对两国的迫切性远超巴以问题时,两国尽管表面上依旧保持敌对状态,私下里却已经在包括对伊(朗)情报互享在内的诸多领域展开了合作。这样纵横捭阖的地缘利益争夺,使中东的政治、军事、宗教格局更加复杂化。

美国仍将主导中东局势但挑战增多

就美国而言,其仍将长时期保有对中东最有影响力域外国家的地位;然而在对伊朗政策与维系地区军事同盟中寻求平衡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美国的中东盟友并不相信伊核最终协议会彻底去除伊朗的核武能力,而认为只是将地区的核武危机延后了几年。美国必须以强有力的地区军事震慑向其盟友表明,美国仍有能力主导地区局势,并为盟友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然而这样的结果,不仅会占用美国更多的军事资源,也会加剧美国和伊朗相互间的不信任程度。美国当下的地区战略是逐步从地区抽身,并将战略重心东移至亚太地区。再次为中东投入过多资源并不符合美国一贯的外交战略方向。面对地区盟友强烈需求和自身战略布局的矛盾,美国将势必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美国此次在伊核问题上极为积极的态度,被普遍认为是奥巴马政府试图留下外交遗产,并在国内改革乏善可陈的背景下努力以外交突破为其自身和民主党加分的结果;其盟友认为美国为了自己的国内政治而牺牲了中东盟友的重要战略利益,因此对美国产生了极强的不满情绪。修补与盟友的政治关系成为奥巴马政府,甚至是未来美国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美国或通过加强与盟友的定期高层访问来修补因签署伊核协定受损的同盟关系。事实上,美国与盟友关系的改善能否真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需要伊朗的配合。如果伊朗对沙特、以色列等传统敌对方的反对调门有所减弱,美国恢复其地区同盟的努力便会更为容易。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考验美伊双边互动的默契,还要受到俄罗斯和欧洲等域外大国因素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影响。就目前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发言来看,伊朗不太会就这一问题与美国主动配合;而法国、俄罗斯等域外大国又与被美国“背弃”的沙特等国正谋划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机制。如此背景下,美国欲修复其与地区盟友间受损的同盟关系,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签订为地区消除了一个可能引发冲突的导火索。然而长久以来,中东地缘纷争激烈,现有局势的转变可能会引发新的利益冲突和权力分配。伊核协议签订后的中东地缘争夺会更加复杂并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