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娜
“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速仍将高于全球贸易增速,也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对外贸易增速,这得益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在“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暨TCL跨国并购十年回顾”研讨会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明确提出上述观点。
2013年我国当年对外投资额达到了约1080亿美元,是2002年的40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今年1至10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到8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8%。预计在今年或明年我国的对外投资将超过实际流入的外商投资。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依然存在很多挑战和风险,国际化战略组合尚不完备,这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强跨国并购企业案例研究,总结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聚焦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将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有益借鉴。11月28日,“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暨TCL跨国并购十年回顾”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就中国企业如何以全球化思维和国际视野参与全球竞争展开深入研讨。
提高对全球贸易投资规则的适应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着重强调,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政府都要学习、参与新的世界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建设。因为,一是今天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对于全球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规则不是那么熟悉,二是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变动、新的升级,即使我们对于原有的规则还比较熟悉,也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
把握全球市场发展大趋势。吴敬琏表示,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中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强调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的企业要把握全球市场发展大趋势,现在中国市场已经不是跟全球市场隔离开来的一个孤立市场。这个市场发展的趋势不管是技术趋势,还是经营模式上的趋势,都会对每一个企业,不管是走出去的企业,还是在国内营销的企业产生影响。
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发言中强调,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不断成熟,给整个经济带来很多颠覆性的革命。互联网当初只是一个新型通信手段,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通信手段,已经变成了人们工作和部分生活的场所,它的确是一个谁都离不开的基础平台。互联网融合能力或者颠覆能力极强,融合哪个产业,哪个产业就会变形。简单回顾一下,它先进入音乐行业,最后把唱片彻底打倒,它跟工业融合,最后原来那个工业一套做法全变了,生产模型都改了。它跟商业结合,就是电子商务,给传统商业以极大挑战。因此跨国企业要在未来有持续竞争力就一定要研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
构建属于自己的全球产业生态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指出,未来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发展瓶颈不是市场容量的限制,而是如何通过创新提高中国品牌的溢价能力,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向价值链高价值区域的提升。这需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以全球化思维迎接挑战,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构建属于自己的全球产业生态圈。
立足全球资源整合。当前国内企业向外走有五大内在的动因,辜胜阻分析:一是转移过剩产能,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需要企业走出去;二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需要企业走出去;三是突破贸易壁垒、开拓国际市场,需要企业走出去;四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企业投资回报;五是规避高成本压力需要企业走出去。从2004年到2013年,并购特别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并购速度增长非常快。企业开始的时候是通过出口引发对外投资,然后是自然导向的并购,再就是立足全球整合的并购。我们现在正趋于立足全球资源整合并购第三个阶段。跨国并购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成为海外投资的亮点。
从9个方面努力。辜胜阻还提出,我们的企业国际化有以下需要:政府有宏观指导,提高服务水平;银行拓宽外储运用渠道和金融服务;市场满足国际化人才、技术和资金需求;商会协会加强自律,避免造成无序恶性竞争,造成窝里斗;外交提示防范风险,充分发挥老外交家的作用;中小企业抱团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重视股权投资基金PE作用;中介机构提供专业化咨询及法律服务;企业推进人才多元化、品牌高端化、管理国际化、生产专业化、发展集群化。
需要胆略,也要创新。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总结企业海外并购十几年经验时提出,为什么当时不把东西做得更好一点,想得更周到一点,理论上都是对的,后来回想起来,并购是一个机会事件,你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想好了才做。什么东西都想好了,就等不到你了,机会就不是你的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和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道路是不同的,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复制,中国企业国际化可能在扩张的同时还要反向学习。你一定要从这些欧洲、美国企业经济运作当中借鉴更多成功的经验。
汲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教训。李东生同与会者深入交流了企业并购中的教训:一是在国际化当中特别是一些收购并购活动当中,一定要抵住诱惑。如,TCL并购法国汤姆逊。2003年底和汤姆逊谈的几乎达成协议前,当时他们突然通知我,他们给我们的业绩比预算有巨大的差距,这说明是有风险的。当时我们想重新谈条件,他们也同意了。但是我抵不住诱惑,认为收购之后就成为行业第三了,同时又是在我们国家领导人访问的时候签约,这个诱惑很大。现在看来做企业一定要遵循企业的规律,再谈两个月,就能拿到好的条件。所以要抵住诱惑,任何时候保持冷静判断,这是我们的教训。二是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当时并购汤姆逊的时候,我们应该融资而不是做银行贷款,这也是一个教训,不要把东西想得太理想,很多没有想到的困难会发生,所以一定要留着充足的弹药,保持自己有强大的预备队。三是人才储备永远不够。当年如果人才储备力度更大一些,我们走得会更顺一些。四是在产品和市场转型期进行并购,将放大风险,这点要充分地估计。五是吃透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方面我们在欧洲市场吃亏非常大。
从两个维度思考选择整合模式。中国企业在跨国兼并当中采用什么样的整合模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忻榕教授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企业自身企业管理能力和财务及未来增值潜力的强弱,来选择几种不同的并购方式。第一是反向学习,它比我们强,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从而加强我们自身的力量;第二是复制贯彻,我很强,我希望我的并购方能够用我的方法去经营去管理、去开拓市场,进行研发制造;第三是创新整合,用你强的和我强的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从而创造出更好更多的价值。
强化反向学习意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王高教授认为,TCL在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反向学习过程中,企业本身研发和技术能力、海外销售渠道拓展能力、海外市场以及它在整个生产系统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流程、制度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获得了它想要的资源和能力,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运营商的渠道,以及核心的技术和专利。反向学习的方式强化了TCL在中国的技术、产品和质量能力的提升。
关注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中央党校赵振华教授提出,企业要推行技术创新,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时代,尤其要关注颠覆性的技术,同时也要更加关注营销模式创新,只有营销模式创新跨国并购才能真正引领企业走向世界。他还强调企业走出去要遵循规律,抵御低价诱惑,抵御不住可能会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