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本鹿儿岛大学助教授 伊娜
2013年,中国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奢侈品消费金额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47%。中国消费者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及其他高端消费品购买群体之一。伴随着奢侈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中国高端消费外流现象日益严重。
韩国旅游发展局公布数据称,中国国庆长假期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达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5%。有媒体报道,韩国首尔明洞高端商区迎来了大批中国游客,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商家适时推出各种打折、优惠措施,更应时应景地打出中文标语吸引顾客到店,位于韩国首尔市中心的乐天免税店开门营业前30分钟就有大批中国游客排起长队等候。更有数据显示,国庆期间中国游客在韩消费额高达849亿元人民币,为韩国流通业带来了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昭示了中国高端消费外流形势之严峻。
中国高端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开始转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高档化妆品、服装、箱包皮具、腕表,甚至豪车、游艇等高端消费品逐渐走进中国人的生活。2010年和2011年,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额分别经历了 36.25%和 27.08%的大幅增长,2012年虽然增速回落,但总量消费金额的攀升大势未变。2013年,中国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奢侈品消费金额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47%。中国消费者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及其他高端消费品购买群体之一。伴随着奢侈品消费的快速增长,中国高端消费外流现象日益严重,2012年,中国人在欧美地区实现的奢侈品消费约占消费总量的40%,而到了2013年,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实现的奢侈品消费却高达80%。
中国高端消费外流的原因
高端消费外流是对内需的分流,既阻碍了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的释放,也给国内流通企业和商品市场的发展造成危害,在中国迫切需要提振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当下,于整体经济形势十分不利。对中国高端消费外流问题,我认为可以按外流形式将其原因分为三层:第一层次,由供给不足引发的高端消费外流(供给性外流);第二层次,由国际价差引发的高端消费外流(购买力外流);第三层次,由境外购物引发的连带消费外流(连带消费外流)。这三个层次的外流相互承接,层层递进。首先,中国消费需求升级正在发生,但满足高端消费需求的国内商品供给不足,导致消费者纷纷选择国外商品,引发高端消费品的商品外流。其次,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与他国形成的巨大价差驱使消费者境外消费,使得购买力外流,渠道利润流至国外。再次,购买力外流具有联动效应,境外消费带来一系列诸如旅游、住宿、餐饮等连带消费。
其中,高端消费品在中国内地与其他国家(地区)形成的较大价差,直接推动了消费者去境外购买相关商品。根据本人对箱包、服装、鞋类、化妆品、珠宝、腕表、电子产品等大类高端商品的价格调研数据计算得出,各类商品平均价差中,中国内地与香港价差百分比最大,达到27.15%,中法价差为26.14%,中美价差为22.25%,中日价差为21.27%,中英价差为20.21%,中迪(迪拜)价差为14.28%。就商品类别而言,中国内地与香港价差中,腕表居高,达44.87%,其他五组对比中,服装价差均为最大,其中中英服装价差达45.59%。如此之大的国际价差必然形成经济激励,驱使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行为。
中国内地与其他主要高端消费市场价差形成的原因
促使中国内地与其他主要高端消费市场价差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源于各类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利润与定价、市场推广费用、流通费用(运费、保险费、商业地产扣点率)四方面因素。具体来看,与中国内地相比,高端消费品价差最大的地区为香港、法国,其中,香港为免税区,无关税、消费税及增值税,法国则为多数高端消费品原产国或接近原产国;高端消费品价差较大的地区为美国、日本、英国,这些国家是高端消费品主销国且市场发展成熟(美国最为典型);高端消费品价差较小的地区是迪拜,关税较小但受中东特定消费习惯影响大。这说明,各类税、原产国、厂商的预期利润、本土市场固有消费特点是影响价差的主要因素。其中,各类税及原产国的影响最为重要,厂商的预期利润与目标市场的发展状况、竞争态势及市场推广费用估计相关。
税收方面,中国内地是七个调研对象中唯一既征收关税、消费税又征收增值税的市场,除中国内地外的市场或征收消费税(如美、日),或征收增值税(如英、法),中国的税费征缴顺序设定又导致计税、计费和计利的基数变大,“叠加”效应明显。
利润与定价方面,缺乏替代品带来的低需求价格弹性决定了高端消费品厂商拥有更主动的定价策略和更宽松的成本控制,而中国市场规模大,消费者购买力强,买家成长迅速的整体特征则支撑了高价差的运营模式;推广费用方面,为迎合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点,同时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高端消费品厂商在中国市场推广力度更大,费用高于发达国家;流通费用方面,远离原产地带来的高额物流费用、高货值和可转嫁决定的高额保险费用、稀缺的流通渠道、供小于需的优质商业地产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联营扣点”式的百货业经营方式使得中国内地市场流通费用远高于其他国家(地区)。
吸引高端消费回流的政策建议
依据上述高端消费品价差构成因素,笔者认为解决中国高端消费外流问题,吸引高端消费回流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第一,以缩小国际价差为目标的短期政策。首先,约谈厂商,建议其在中国建立生产加工工厂、降低利润诉求并重新评估在中国的单位产品宣传推广费率,降低厂商成本、运输及保险费用,调整厂商因素进而实现对零售价格的调整;其次,约谈中国国内经销商,建议其降低利润诉求和相关费用;再次,建议中国国内商家降低商业地产扣点或改变“联营扣点制”的商业地产费用收取方式为 “基础租金制”、“扣点封顶制”,发展城郊购物中心,如奥特莱斯(outlets)等业态形式来丰富高端消费品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最后,进行税收方面的调整,政策方向主要是降低税率和调整税制。税率方面,针对不同种类,可以选择导向性的降税政策,优先降低服装、箱包、珠宝等价差较大的产品的税率。税种方面,根据实验得出的降价比例大小,优先降低关税税率,其次降低进口代缴增值税税率,最后降低消费税税率。税制方面,可以选择分别调整税制或采用组合方式调整税制。在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除直接调整税制外,还可发展保税区或免税店等创新方式,创造“境内—关外”的新兴消费模式,实现税制的间接调节。
第二,以促进市场成熟为目标的中期政策。中国高端消费外流不是由“价差”单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消费行为不成熟,中国国内高端消费品匮乏,相关市场发展缓慢等等。中期来看,促进高端消费合理化、丰富高端消费品供给、发展高端消费品售后市场、二手市场和网购市场能进一步促进高端消费回流。
第三,以培育中国品牌为目标的远期政策。长远看来,只有大力发展本国高端消费品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高端消费外流的问题。为此,应当实行差别性的税收政策,保护国内产业、制定政策推动企业战略性地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国产品牌的宣传和推广、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创国际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