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天下贵州人情系家乡”论坛举行 名家纵论贵州经济文化发展

2014年02月14日 10:47  点击:[]

2月13日,2014年“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情系家乡论坛”名家荟萃,引起了广泛关注。

情系家乡论坛纵论家乡经济和文化。在民营经济论坛上,演讲嘉宾副省长王江平向在场国内外民营企业家展示了去年家乡取得的丰硕发展成果: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5%,增速居全国第一,其他经济指标也在全国排位靠前。一二三产各占比重5.8%、14.1%和12.6%。王江平指出:近期,贵州将出台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参股、控股和并购等多种形式、途径参与国资委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制企业。

第一次在贵州过年的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戏称以“票友”的眼光破解贵州发展密码:贵州第一是贵,指非常宝贵的生态条件。二是由贵而特。他认为贵州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是“特色经济”。三是由特而高,高技术、高文化含量。四是由高到名,一定要有高知名度品牌,高才能转化为经济价值。五是由名而富。“这样我们的贵州才是又富有又美丽。”

中国斯诺股权投资专家发起人,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行长贾天兵讲述了去年贵州金融界令人激动的记录:存款的增速全国第一,贷款的增速全国第四。去年,金融系统先行先试的创新工作有了很多的变化,中国银联信用卡的移动支付数据平台放在贵州,这一项举措使贵州去年的移动支付较2012年的业务量增长了700倍。

现场举行了贵商卡首发仪式。这张中国银行通过总行发售的以地域为单位的卡,是整合全国服务平台共同服务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个人授信为500万元,第一张发售给贵州浙江总商会会长张其鹤先生。

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主持民营经济论坛,指出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的生力军。去年我省民营工业增加值突破3400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43%,私营企业注册登记数首次突破200万户,企业注册资本首次突破一万亿元。

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主持文化论坛。他谈到去年贵州建省600年做的活动之一“600年来不能忘记的贵州人”,意在发动社会上所有的人来追忆过去,包括到一个小人物或者一个成功人士。如果把大家都不能忘的东西归纳到一起来,就是贵州人心底里长出来的贵州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祖武想把晚年的所有精力回报家乡的文化建设。他认为贵州至少有两个时期是值得认真总结的,一是明代中叶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酝酿了在中国史上影响久远的阳明学,不仅影响了贵州的文化发展而且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第二个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后,贵州的文化人站在全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前列。郑珍和莫友芝不仅开创了贵州儒学的新时期,而且也开创了西南儒学的新时期,被学术史称为儒学大儒。在他们以后是鼎鼎有名的李端棻先生,提倡废除科举制度。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希望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珍惜贵州独有的屯堡文化、侗族大歌、茅台酒、西江苗寨等等。在珍惜我们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的基础上,贵州的文化才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贵州山地的明天一定也会更加美好。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这次回乡惊喜地看到贵州人的精神在飞扬,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提速,2013年贵州发展速度已居全国前列。按照这个势头大步奋进,后发赶超,贵州能够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更让他感动的是,当快餐文化全球流行,在贵阳,一批痴迷者却年复一年安安静静地欣赏高雅音乐、经典音乐。为此,他特邀了国家交响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中外知名的小提琴家刘云志为家乡人表演。(袁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