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平坝区:红色榜单上的乡风建设

2018年09月07日 10:24  点击:[]

这是8月中旬的一天,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村民们聚集在大红色的榜单下,看哪家的娃儿考上了哪所大学。场坝上热热闹闹,欢笑声不断。

“高田村‘鸿鹄励志’助学会第5次奖励活动现在开始。”随着话筒声音传来,大家聚拢一起,17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孩子依次上前,领取2000元助学金。

这是高田村“鸿鹄励志”助学会连续第五年发放助学金。“没想到哇,今年村里考上大学的有17个,真是一年比一年多!”“鸿鹄励志”助学会会长陈浩笑着说,“遗憾的是今年筹集的奖励金不多,与去年相比降了一点标准。”

相比今年的这个遗憾,在5年前,高田村村支“两委”及陈浩他们感受到的却是焦虑——这个几百户、数千人的大村庄,已好几年没出过一个大学生。

高田村在2013年由高院村和竹林村合并而来。由于土壤贫瘠、坡地多、发展产业有难度,当时这里还是省级二类贫困村。村里青壮年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孩子辍学现象严重,不少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早早地到附近煤矿或沿海打工了。

“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2014年年初,从高田村走出去参加工作的陈浩和朱高贵、张泽、陈钊等8人,对村里的现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达成共识:改变村庄面貌,素质提高是根基,得想法子让孩子们回到课堂,爱上读书。

“鸿鹄励志”助学会就此成立,明确每年对考上大学及重点高中或在该村小学一至六年级成绩前三名的学生,进行张榜表扬,发放奖金,给孩子们树立榜样,重塑文明乡风。“取鸿鹄之名就是希望村里的孩子志存高远,胸怀大志。”陈浩说。

“钱从哪里来?”8人中,一人是公务员,其他或是乡村小学教师,或是村干部,彼此收入都不高,但大家还是你几百我几百地捐出了第一笔钱。村支“两委”得知后,对助学会大力支持,所有村干部都捐了款。还有从村里走出去的一些企业家解囊相助,第一年筹集到了2.84万元。

“2014年,村里‘意外’考上10名大学生;2015年,考上9人……今年没想到有17人!”陈浩欣慰地说,“5年来,我们村已有74人考上大学,助学会奖励了2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考上大学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意味着“奖金池”也得水涨船高。而助学会的成员也已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40多人。为募集资金,除了“自掏腰包”,每逢春节,他们就组织起来,上门义务写春联、搭台表演节目以及动员返乡过节的村民。

润物细无声。“鸿鹄励志助学会唤醒了贫困的高田村,有力推进了我们的乡风建设。”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感慨地说。

近年来,高田村找准致富“山字经”,力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建成农牧一体化有机蔬菜产业观光示范园。2017年,230户741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4%。今年,高田村摘掉了“贫困帽”,从省级二类贫困村成功出列。(靖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