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不如一起苦干、一直实干。面临的困难虽重于以往,但是,贵州也今非昔比。只要用好有利因素,全省一心聚焦于干、落实于干,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可见可期。
最近接触一些省直部门和市州的负责同志,言语间,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同感”:这段时期来,参加省里会议,省领导安排工作越来越“小”。譬如脱贫会,“怎么养鸡、卖鸡”“为何要种食用菌”“少种点玉米,改种蔬菜、中药材”……3小时的会,可能花1小时“絮叨”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听惯了领导的宏观部署,有些人可能不太习惯、不太理解,总觉得大领导应该抓大放小。
显然,这种认识是不到位的。以笔者的观察,省领导抓细、抓小、抓微用意深远,也是抓住了目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子。为何这样说?我的理解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期,贵州已经进入历史上能够快速发展的最好“窗口期”。对于贵州而言,万事已备,只剩下干。蓝图已绘、基础改善、干群一心,需要的不是规划队长,而是施工队长;不是指挥队长,而是突击队长。
贵州经过这么多年的探路子、打基础、巧布局,早已进入稳定发展的“快车道”。某些经济主要指标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追赶发达地区不再是“梦”、实现全面小康一步之“遥”,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越是这种时候,劲头越不能松,实干更不能停。“歇口气”“等一等”“慢慢干”的念头不能有。
全省“三大战略”已部署,贵州没有理由不苦干。从“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到“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开拓、探索和积累,贵州的发展思路在不断继承中更加清晰、具体。2017年4月,省十二次党代会确立要在今后5年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这是落实中央要求、结合省情实际、破题发展难题的精准之策,这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高度共识,这是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一把金色钥匙。“战略行动”重点在战、关键在动,不然就是纸,认准了的路就要走,认准了的事就得干,徘徊犹豫就是在贻误战机。
发展的“两个短板”正改善,贵州没有理由不苦干。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很多领导干部说,贵州要想加速发展,最迫切地是解决掉两个“拦路虎”:一个是路,另一个是水。可以说,这是大家对贵州自身短板的一个普遍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短板渐成历史。2017年8月,贵州在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的基础上,打响“组组通”三年攻坚战,交通的进步在西部领先、全国都不落后;各种大中小型水利工程陆续建成,解了“贵州渴”。有了“好武器”,还得练好“把式”。莫负这样的良好基础,机遇不等人,贵州得抓紧干好、干巧、干实,走好这些路、喝饱那弯水,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干群“一身激情”被点燃,贵州没有理由不苦干。最近几年,来贵州考察的同志都有个感受:贵州的干部好有激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很足。笔者深有同感,以前采访,某些干部群众半天憋不出啥,现在不用你问,滔滔不绝讲上两个小时都不带停的,本质是干得实才能有得说。这几年的发展成就,已经点燃了干部群众的干事激情、增强了自信心。打铁还需趁热,三军士气正旺,贵州要借着这热乎劲儿一鼓作气、一日千里,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加油干,把激情变为发展的动力。不然,气泄下去,再鼓起来就难了。
千言万语,不如一起苦干、一直实干。贵州也面临一些困难,扶贫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大数据产业没有先例可循只能靠自我探路,环境保护“压力山大”。困难虽重于以往,但是,贵州也今非昔比。只要用好有利因素,全省一心聚焦于干、落实于干,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可见可期。(资深媒体人 知求)